帕拉切尔苏斯

来自医学百科

帕拉切尔苏斯(Paracelsus,原名  Philippus Aureolus Theophrastus Bombast von Hohenheim (1493~1541)),文艺复兴时代反对古代医学权威最激烈的医学家。促进药物化学的发展。1493年10月14日生于瑞士艾因斯德伦,1541年 9月24日卒于萨尔茨堡根。由于父亲行医,儿时经常随父出诊。曾学习冶金及化学。1507年离家到巴塞尔、蒂宾根、维也纳、维滕贝格、莱比锡、海德堡、科隆、费拉拉等多所大学求学。1510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516年获有革新精神的费拉拉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欧洲及中东游历行医10年,广泛接触民间医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大约在这个时期,他自己取名帕拉切尔苏斯(意为赛过切尔苏斯── 1世纪罗马名医)。1527年,因治好巴塞尔城一著名出版商的足部坏疽而医名大振,被推荐为巴塞尔大学医学教授,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教学中积极宣传他的医学思想和治疗经验。反对体液学说和气质学说,并提出硫、汞、盐三元质的说法,认为人的疾病系由这三元质比例失调所致。他认为每个器官有自己的操纵者,如果它异常,硫、汞、盐就会失调。他有丰富的用药知识。主张努力寻找各种疾病的有针对性的药物,反对滥用复方。强调自然的治疗能力,反对有害的治疗方法。16世纪,随着古典文献的重视,许多医学家把医学知识当作文字上的学问,而忽视病人和临床经验。针对这种情况,他嘲笑经院哲学的医学家,主张医生“必须有丰富的经验”。他性格古怪,他用德语讲课,用极尖刻的语言攻击同时代医生和古代权威(绰号“大炮”),甚至当着学生的面焚烧当时仍奉为医学经典的加伦和阿维森纳的著述。这些行为引起了许多教授的反对。1528年,在敌手们的攻击声中离开巴塞尔。此后一面行医,一面著书,他喜欢用德文写作。1536年发表《外科大全》,重新得到名声和财富。1541年死于萨尔茨堡的客栈,原因不明。他别致的医学思想在当时和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1530年著文讨论梅毒,指出口服汞剂有疗效。指出硅肺是吸入金属蒸汽所致,甲状腺肿与饮水中的金属(尤其是铅)有关,制备过多种含汞、硫、铁、或硫酸铜的药物。他也相信占星术。认为药用植物的外形决定其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