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痣

来自医学百科

蓝痣(blue nevus)又称良性间叶黑素瘤(benign mesenchy-momelanoma)、蓝神经痣(blue neuroevus)、色素细胞瘤(chromatophoroma)、黑素纤维瘤(melanofibroma),是由蓝痣细胞组成的一种良性瘤。  

临床表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女性多见,常自幼发生,好发于面部、四肢伸面的皮肤,特别是手足背面以及腰和臀部等,偶见于结膜口腔粘膜前列腺和子宫颈等处。

2.损害常为单个,亦可多发,为蓝色、灰蓝色、蓝黑色丘疹结节或斑片。直径为数毫米至数厘米。

3.蓝痣包括普通蓝痣、细胞性蓝痣恶性蓝痣等。

(1)普通蓝痣较小,直径一般为3~10mm,为蓝色、灰蓝色或蓝黑色丘疹或结节,顶圆,表面光滑。其黑色素细胞分布在真皮下1/3处。好发于手臂和足背,面部、四肢侧面及腰、臀等处亦可发生。本型蓝痣不发生恶变,终身不退。

(2)细胞性蓝痣为大的蓝色或蓝黑色,质地相当坚实的结节,直径通常为1~3cm或更大。表面光滑或呈多叶状,皮损好发于骶尾区及臀区,可以发生恶变。

(3)在细胞蓝痣的基础上发生的恶性黑色素瘤称为恶性蓝痣。  

组织病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普通蓝痣中,表皮中下部黑色素细胞较多,聚集成束,黑色素细胞长菱形,胞浆内充满黑素颗粒。噬黑素细胞分布在黑素细胞附近,无树枝状突,含有粗大的色素颗粒。长的树枝状黑色素细胞多数是普通蓝痣的特征。

细胞型蓝痣黑素细胞呈树枝状,和较大菱形黑素细胞聚集成束,不规则交织,聚集成细胞岛,可深达皮下组织,间有噬黑素细胞。蓝痣细胞主要在真皮中下部,偶或皮下组织内,多分布于皮肤附属器神经血管的周围。

电镜观察:黑色素细胞主要位于真皮的深部,细胞成片分布,细胞突出不太明显,胞质中含有大量黑素小体,黑素小体着色深浅不太一致,主要为第Ⅲ期和第Ⅳ期球形或椭圆形小体,也有少数大的含黑素球形体,细胞器相对较多。  

鉴别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需与色素痣、蒙古太田痣恶性黑素瘤鉴别。色素痣无特殊的蓝色。蒙古痣、太田痣皮损范围大,呈斑片状,无丘疹和结节,早年发病,蓝色,根据病理学的不同可与恶性黑素瘤鉴别。  

治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皮损直径小于1cm,且多年无变化者,可不必治疗。原有的蓝痣结节突然增大,或蓝色结节斑直径大于1cm者,须予以切除,并作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