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肺结核

来自医学百科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渐,病程经过较长,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但多数患者病灶轻微,常无明显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始被发现;有些患者以突然咯血才被发现,但在病程中可追溯到轻微的毒性症状。

病因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排菌病人是社会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力低落时方始发病。  

临床表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全身症状全身性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盗汗等。当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播散时,可有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闭经

呼吸系统症状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痰。伴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性或脓性。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咯血。

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并不剧烈,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结核时,呼吸功能减损,可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甚至紫绀。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时,则有急骤出现的呼吸困难。  

诊断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结核菌检查:

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依据。痰菌阳性说明病灶是开放性的。痰菌量较少可用集菌法。培养法更为精确,除能了解结核菌有无生长繁殖能力,并可作药物敏感试验和菌型鉴定。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不但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而且可对病灶部位、范围、性质、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作出判断,对决定治疗方案很有帮助。胸部CT检查对于发现微小或隐蔽性病变,了解病变范围及组成,对于诊断是有帮助的。

结核菌素(简称结素)试验:

OT试验:小于5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反应,20mm以上或局部发生水泡坏死者为强阳性反应。 PPD试验:用于临床诊断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阳性反应。

其他检查:

活动性肺结核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可增快,但对诊断无特异性价值,血沉正常也不能排除活动性肺结核。  

治疗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抗结核化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化疗原则。合理化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化疗方法。

“常规”化疗与短程化疗以往常规使用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水酸钠12-18个月治疗结核病,习惯称为“常规疗法”。

间歇用药、两阶段用药。在开始化疗的1-3个月内,每天用药,其后每周3次间歇用药,每次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剂量可以适当加大。

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对氨水杨酸钠等。

化疗方案。视病情轻重、痰菌有无和细菌耐药情况,以及经济条件、药源供应等,选择化疗方案。

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近年来外科手术在肺结核治疗上已较少应用。

卡介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