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心包炎

来自医学百科

心包炎(pericarditis)是心包膜脏层壁层的炎性病变,以结核性、风湿性、化脓性及病毒性为常见,尤以结核性最为常见。心包炎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前者是心包脏、壁层出现以纤维蛋白为主的渗出物,使心表面粗糙而呈绒毛状,但X线无异常发现,后者则伴有积液

1.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pericardialeffusion)的液体可为浆液性、浆液血性、血性、化脓性及乳糜性等。心包积液时,心包腔内压力升高,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可压迫心脏,使心房和腔静脉压力升高,以至静脉回流受阻,同时,心室舒张及血液充盈亦受阻,心脏收缩期排血量减少,因而出现心包填塞症状

临床上有发热疲乏心前区疼痛和心包填塞症状,如面色苍白、紫绀腹胀水肿端坐呼吸等。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遥远、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血压和脉压均降低。心电图示T波变低、平坦或倒置和低电压。超声心动图能作出诊断,且能测出积液的多少。

X线表现 (图3-2-18),不论积液的性质和病原如何,都可以显示其共同特点:①心包积液在300ml以下者,心影大小和形状可无明显改变,X线难以发现。中等量积液,液体从心包囊最下部分向心两侧扩展,后前位可见心影向两侧普遍增大,心缘正常弧度消失,心形状呈烧瓶状,如积液缓慢增多,则呈球形;②心包积液可使体静脉血液回流至右心房受阻,致使上腔静脉增宽;③由于心包在心底部的附着处高于心与大血管的交界下,增大的心影可以超过心、大血管交界处,增大的心影可以超过心、大血管交界以上,故使主动脉影缩短;④心缘搏动减弱或消失,而主动脉搏动则表现正常;⑤体静脉血液回流到右心房受阻,右心室排血量减少,因而肺纹理减少或不显。如合并左心衰竭,则有肺瘀血现象。

心包积液(后前位)


图3-2-18 心包积液(后前位)

心影向两侧普遍增大,心缘正常弧度消失,

上腔静脉增宽,主动脉影缩短,肺纹理减少

心包积液如吸收不彻底,可引起心包肥厚、粘连,并可逐渐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

当诊断困难,考虑外科治疗时,可行造影检查。行腔静脉或右心房插管,造影应包括心腔充盈的全过程。造影表现为各心腔无扩张,但心腔周围组织影像普遍明显增厚。心内循环时间延长。腔静脉扩张。

2.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为心包脏、壁两层之间发生粘连,并形成坚实的纤维结缔组织,明显限制心的收缩和舒张活动。大多是由于急性心包炎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发展而来。增厚的心包如同盔甲,包裹在心脏上,厚度可达1cm以上,一般以心室面,包括膈面增厚、粘连为著,而心房和大血管根部较轻。

右心室受压,舒张受限,静脉回流到右心房被阻,引起静脉压升高、颈静脉与上腔静脉扩张、肝大、腹水和水肿等。左心室受压,舒张受限,在舒张期进入左心室的血量减少,导致左心房肺静脉压升高。心排血量亦随之减少。造成脉压下降。当二尖瓣口部位被心包纤维瘢痕包绕时,可引起肺循环淤滞,左心房亦可增大。

临床症状主要为心悸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腹胀、肝大、腹水、面部和下肢水肿、血压偏低、脉压变小和静脉压升高。体征为心音减低,心界不大或稍增大。心电图示肢体导联QRS波群低电压,T波变平或倒置和双峰P波。

X线表现(图3-2-19)为:①心影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也可中度增大,增大的原因为心包增厚、心包腔内少量积液或心室舒张障碍,使右心房压力升高而出现右心房增大;②心包增厚粘连使两侧或一侧心缘变直,各弓影分界不清,心外形常呈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亦可呈球或其他形状,有时由于右心房增大,使心右缘呈一个大弧,而心左缘则平直;③心搏动一般明显减弱或消失,但在心包增厚不显著的部位,心可局部膨大,搏动明显增强;④心包钙化是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性表现,国内资料占缩窄性心包炎的1.23%~1.56%。钙化可呈蛋壳状、带状、斑片状或结节状等。钙化多分布于房室沟、右心房室的周围、右心室的胸骨面及膈面等处。其次为左心室除心尖以外的部位。一般,钙化不易在后前位上发现,切线位用高千伏摄影最有效,可选择侧位或斜位投照;⑤由于静脉压升高,而使上腔静脉扩张;⑥左心房压力增高时,出现肺瘀血现象;⑦胸膜增厚、粘连。

缩窄性心包炎无需心血管造影检查。

缩窄性心包炎


图3-2-19 缩窄性心包炎

心影增大,心右缘呈一个大弧,心左缘各弧分界不清,

未见钙化,肺纹理增多。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