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厌恶疗法

来自医学百科

疗法多用引起躯体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结合,使病人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感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此疗法对酒瘾、戒烟、贪食、吸毒和性变态者效果较好。

理论背景
  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是: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厌恶疗法与其它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相同,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认为错误的与病态的行为,是在生活经历中特别是心理创伤的体验中,通过学习或条件反射固定下来的。通过再学习、条件反射和强化手段,也能消除和纠正病态行为或功能障碍,建立起健康的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有动物行为的研究结果作根据,1937年尼克莱夫曼等用8条狗做实验,注射阿朴吗啡作为无条件刺激,皮下注射40毫克阿朴吗啡即可引起恶心呕吐、发颤及大量流唾液症状,这种过程每日重复达数月之久。其实这种实验开始不久就使狗有了复杂反应,刚上木架等待之时,虽尚未注射阿朴吗啡,狗就开始恶心、呕吐。这是典型的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实验。根据这个实验原理而设计的厌恶疗法,在临床上对于戒烟、戒酒、革除同性恋等恶习均有效。治疗时通常采用电击或药物作为非条件刺激手段,也可采用厌恶想象的方法。
  以革除酗酒为例,具体做法是:
  一般用药物的方法,起初在酒瘾者饮酒的同时注射阿朴吗啡,使其饮酒后发生恶心呕吐而厌恶饮酒,后来改用酒中放入戒酒硫(antabuse)的方法,此药阻止体内乙醇氧化成乙醛后不再继续氧化成乙酸,导至体内乙醛积聚而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出汗、胸痛等痛苦症状,使酒瘾者厌恶饮酒。也可采用电击的方法,在酒瘾者手腕或脚腕部安置电极,只要一饮酒即遭电击,产生剧烈疼痛不适的感觉,而使其不敢再饮酒。另外也可令酒瘾者饮酒时就想象他酒醉后在大庭广众面前作出丑态百出的表演:如在女性面前脱裤、赤身裸体,或将饭菜呕吐一地或将呕吐物弄脏主人的干净床被,这种丢人的无礼行为在酒醒后何以再见亲友同事?这对有一定文化素养并决心戒酒的人来说采用厌恶想象法非常有效。
  把酒(包括酒的色、香、味)看作条件刺激(CS),把见酒就贪饮的行为看作习得的条件反应(CR)。 
  安排一负增强刺激(电击或恶心药)作为五条件刺激(UCS),以引起个体的痛苦反应即无条件反应(UCR)。 
  按照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过程,结合酗酒者个人的生活习惯,即患者最喜欢饮酒的时刻把酒摆在患者面前,随后使他受到厌恶性刺激,这时皮肉痛苦或呕吐与对酒的厌恶、恐惧等会同时出现。经过几次结合以后,新的条件反射就建立起来,即只要患者见到酒后,就会出现对酒厌恶、恐惧而逃避,并消除了原来酗酒的不良行为。
  对性变态者例如同性恋者,采用电击法比较有效。将金属环作为电极套在男同性恋者阴茎上,并令其观看各种裸体人像的录相或幻灯片,每当看到男性裸体形象引起阴茎勃起进就遭电击,产生剧烈的疼痛。反复的疼痛刺激导致男同性恋者对同性不再引起性欲冲动。

决心戒烟的人也可采用此疗法,身边口袋里放一袖珍电刺激盒,将电极置于手腕或手指上。每当他作出从口袋里掏烟的动作时,电极装置就自动启动,约半分钟后发出了警告信号(声音),而在他将香烟含在口中准备点火抽烟的瞬间,突然电击,电击持续约0.8秒钟,使病人产生剧烈疼痛。电子电击装置从启动到电击有一段时间不固定的空隙,在此时间内抽烟者期待着即将来临的皮肉疼痛,造成心理上一定的焦虑紧张,从而失去了对抽的兴趣。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手腕上放一橡皮筋,每当病人出现不良行为时就用另一方不停地拉像皮筋,一拉一松使之产生疼痛,直至不良行为消失为止。这对某些具用各种强迫性动作的病人较为有效。

此疗法的治疗次数和时间应根据不同病种而异。治疗时厌恶刺激应有足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使其难以忍受而不得不消退其不良行为。随着不良行为的逐渐消退而加强对新的健康行为的形成。最好由当事人主动掌握这一疗法的要领,自觉接受厌恶刺激惩罚。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