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康复/脂溢性皮炎
来自医学百科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皮肤炎症,好发于面部,主要损害为红色或黄红色斑片,表面覆盖着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可堆积得相当厚,常影响容貌,令人烦恼。
此病多见于皮脂分泌较旺盛的青年人和出生后3~4周的婴儿。病因尚未明,可能与免疫、遗传、神经和环境等有关,近年有人认为真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感染是重要致病因素。此外,机械性刺激(如理发时抓头皮)、化学性刺激(如频繁地用肥皂洗头)、进食过多糖类和脂肪等食物以及卫生不良致汗液,皮脂的腐败分解等因素对本病发生和发展亦可能有一定影响。
本病治疗:局部用药以减少和溶解皮脂、消炎、去鳞屑和止痒为主,用抗真菌药物常可迅速取得疗效。严重的可内服抗皮脂分泌药物及抗雄激素药物,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病人应少吃动物脂肪、巧克力和甜食,多吃蔬菜及富于维生素B的食物,可有助于减轻本病。尽量避免各种机械性刺激,如搔抓或用力篦头等。洗头不宜过多,碱肥皂也不宜多用,因肥皂洗头后皮脂被洗去,洗头过勤,由于生理性保护性反射,则皮脂分泌更活跃;少洗则堆积的皮脂产生反压力,可减少皮脂腺的活动并减少其分泌。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