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

来自医学百科

造成咬指甲的原因

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

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儿诱因不明。

孩子表现为反复咬指甲。轻者仅啃咬指甲,严重者可将每个指甲咬坏,甚至咬坏指甲周围的皮肤,少数小儿还咬脚趾甲。部分儿童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症状顽固者夜间也出现咬指甲行为。  

怎么改正咬指甲的毛病?

咬指甲的预防和治疗

首先要消除造成小儿紧张的一切因素是预防和育治疗的关键。父母对患儿以鼓励为主耐心说服教育,调动患儿克服不良习惯的积极性。多让小儿参加娱乐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当孩子出现咬指甲时,家长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讲故事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经常修剪指甲。用苦味或辣味剂涂搽指甲等强制方法效果差。频繁出现可到医院进行矫正,行为矫治疗法如强化济、消退法、厌恶法等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由医生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设计出行为治疗方案,由家长协助实施,同时给予支持性心理疗法。行为疗法的效果取决于医生、家长和患儿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并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