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肿大

来自医学百科

唾液腺黏液囊肿:广义的川流黏液囊肿包括小川流腺黏液囊肿及舌下腺囊肿,是较为常见的唾液腺瘤样病变。腮腺囊肿潴留性和先天性两大类,前者很少见。唾液腺良性肥大又称唾液腺肿大症或唾液退行性肿大,是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慢性、再发性、无痛性肿大的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肿大的原因

根据病因及病理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外森性黏液囊肿潴留性黏液囊肿。

1、外渗性黏液囊肿 占黏液囊肿的80%以上,组织表现为黏液性肉芽肿或充满黏液的假囊,无上皮衬里。实验研究提示,外渗性黏液囊肿是由创伤引起的。

2、潴留性黏液囊肿 有上皮衬里、潴留的黏液团快及结缔组织被膜,发病原因主要是导管系统的阻塞,可由微小涎石、分泌物浓缩或导管系统弯曲等原因所致。

唾液腺肿大的诊断

唾液腺良性肥大临床表现腮腺弥漫性肿大、柔软,常为双侧性;导管口无红肿,分泌物无异常。患者可有糖尿病、嗜酒、营养不良、长期服药史。唾液腺造影:导管和腺泡无异常表现,体积明显增大,排空功能稍迟缓。唾液腺良肥大需与唾液腺肿瘤舍格伦综合征相鉴别。  单侧肥大明显者,应与唾液腺肿瘤相鉴别,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方法,唾液腺良性肥大回声均匀,无占位性病变。部分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唾液腺肿大,但其常伴有口干症状免疫学检查可有自身抗体出现,唾液腺造影可见导管和腺泡的特征性改变。

唾液腺肿大的鉴别诊断

1、黏液囊肿

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囊肿位于年末下,表面仅覆盖一薄层黏膜,故呈半透明、浅黄色小泡,状似水疱。质地软而有弹性。囊肿很容易被咬伤而破裂,流出蛋清样透明黏稠液体,囊肿消失。破裂处愈合后,又被黏液充满,再次形成囊肿。

2、舌下腺囊肿

常见于青少年,可分3类:

①单纯型:占大多数。囊肿位于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常位于口底一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暑天后窗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②口外型:又称潜突型。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

③哑铃型: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唾液腺良性肥大临床表现腮腺弥漫性肿大、柔软,常为双侧性;导管口无红肿,分泌物无异常。患者可有糖尿病、嗜酒、营养不良、长期服药史。唾液腺造影:导管和腺泡无异常表现,体积明显增大,排空功能稍迟缓。唾液腺良肥大需与唾液腺肿瘤舍格伦综合征相鉴别。  单侧肥大明显者,应与唾液腺肿瘤相鉴别,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方法,唾液腺良性肥大回声均匀,无占位性病变。部分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唾液腺肿大,但其常伴有口干症状免疫学检查可有自身抗体出现,唾液腺造影可见导管和腺泡的特征性改变。

唾液腺肿大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唾液腺良性大无特殊治疗方法。有全身性疾病者,经治疗后,部分重大腺体可恢复。药物引起的唾液腺肿大,停药后大多可以消退。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