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胎儿因素

来自医学百科

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除产力和产道因素外,还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畸形

(一)胎儿大小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胎儿较大致胎头径线亦大,或胎儿过熟时颅骨变硬,即使骨盆径线大小正常,但因儿头过大或颅骨较硬不易变形,亦可引起相对性头盆不称而造成难产。因为胎头是胎体的最大部位,也是胎儿通过产道最困难的部分。

1.胎头颅骨 由顶骨额骨颞骨各两块及枕骨一块构成。颅骨间缝隙称为颅缝,两颅缝交会处较大空隙称囱门。颅缝与囱门均有软组织遮盖,使骨板有一定活动余地,胎头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临产过程中,通过颅缝的轻微重叠,使头颅变形缩小,有利于胎头的娩出(图48)。

2.胎头径线 主要有四条。①双顶径: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9.3cm。临床上常以B型超声测此值判断胎儿大小;②枕额径:又称前后径,为鼻根至枕骨隆突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3cm,以此径衔接;③枕下前囱径:又称小斜径,为前囱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平均值约为9.5cm,胎头以此径通过产道;④枕颏径:又称大斜径,为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囱顶部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3.3cm(图49)。

颅骨重叠


图48 颅骨重叠

儿头构造及各径线图


图49 儿头构造及各径线图

(二)胎位 头位时,胎头先通过产道,需查清矢状缝及前后囱,以使确定胎位。两顶骨之间的的颅缝为矢状缝,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顶骨与额骨之间的颅缝为冠状缝。两额骨之间颅缝为额缝。枕骨与顶骨之间的颅缝为人字缝。位于胎头前方由矢状缝在冠状缝及额缝汇合而成呈菱形的囱门为大囱门或称前囱门;位于胎头后方由矢状缝与人字缝汇合而成呈三角形的囱门为小囱门或称后囱门。臀位时,胎臀先娩出,因比胎头周径小,阴道不能充分扩张,胎头娩出时因无变形机会而致娩出困难。横位时,胎体纵轴与骨盆轴垂直,足月活胎不能通过产道,对母儿威胁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