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性弱视

来自医学百科

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均有明显的远视近视散光,不能双眼单视造成视物模糊,即使配镜视力下降也很快。治疗强调经常戴镜,清晰视物可使视力恢复,否则严重后不易恢复。中、高度屈光不正是导致弱视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70%为远视性弱视。尽早矫正屈光不正后进行弱视训练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原因

均有明显的远视近视散光,不能双眼单视造成视物模糊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诊断

1、多见于中高度的远视散光

2、单眼或双眼的高度近视病理改变,其视力低下不属于弱视范畴。

3、由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1-3岁)及敏感期,没能及时正确佩戴矫正眼镜,视网膜的物象始终模糊不清,大脑中枢长期接受模糊刺激,久之形成弱视。

4、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力接近或相等,不会形成双眼融合障碍,不会引起黄斑及中枢的抑制。

5、屈光不正性弱视是预后疗效最好的一种弱视,佩戴合适眼镜的基础上进行弱视训练,视力均可提高治愈。

可根据以上特点进行诊断和判断。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鉴别诊断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鉴别诊断:

1、剥夺性弱视弱视是指眼球检查正常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且通过配戴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0.8以上,按照类型不同,医学上将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尖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先天性弱视等五大类。形觉剥夺性弱视:在婴幼儿期,由于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或上睑下垂遮挡瞳孔,致使光线刺激不能充分进入眼球,剥夺了黄斑部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产生功能性障碍发生弱视。

2、废用性弱视:废用性弱视是指在婴儿期,由于上睑下垂,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或因眼睑手术后遮盖时间太长等原因,使光刺激不能进入眼球,妨碍或阻断黄斑接受形觉刺激,因而产生了弱视,故又称遮断视觉刺激性弱视。

3、器质性弱视:先天性弱视或器质性弱视 由于出生时黄斑出血,导致锥细胞排列不规则,在婴儿出生后双眼形成以前发生,因而预后不好。有些虽然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不能查出明显的病变,目前仍认为属器质性病变,因现有检查方法不能发现,此型为恒定性弱视,治疗无效。

4、斜视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就是由于斜视引起复视和混淆,使患者感到不适,视中枢就主动抑制来自斜视眼的黄斑视觉冲动,该眼由于黄斑长期被抑制,从而导致的弱视称为斜视性弱视。

5、近视散光:近视散光又称单纯近视散光,指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一条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和它相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成像,这就是近视散光。在视网膜上成焦点的,反射出来的是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成焦点的,反射出来的是集合光线,因此要用凹柱镜矫正。

1、多见于中高度的远视散光

2、单眼或双眼的高度近视病理改变,其视力低下不属于弱视范畴。

3、由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1-3岁)及敏感期,没能及时正确佩戴矫正眼镜,视网膜的物象始终模糊不清,大脑中枢长期接受模糊刺激,久之形成弱视。

4、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力接近或相等,不会形成双眼融合障碍,不会引起黄斑及中枢的抑制。

5、屈光不正性弱视是预后疗效最好的一种弱视,佩戴合适眼镜的基础上进行弱视训练,视力均可提高治愈。

可根据以上特点进行诊断和判断。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训练,有可能恢复正常,但恢复程度因人而异。需特别强调的是,除在医生指导下实行确实的治疗外,家庭的齐心合力,热情关怀鼓励,以及老师同学的理解帮助非常重要。治疗强调经常戴镜,清晰视物可使视力恢复,否则严重后不易恢复。

儿童与成人眼最大的区别在于儿童眼正处于发育阶段。一般认为视物能力的成熟在六岁完成。因此,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发病率(1984年)约为学龄前儿童的3%左右,我国有3亿儿童,估计约有一千万的弱视者。这不但是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重要是悠关提高民族素质和为21世纪输送合格的接班人及振兴中华大业。

弱视眼的主要缺陷是缺乏立体视觉,而立体视觉好坏直接影响到劳动效率,工作质量安全。所谓立体视觉是视觉器官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凸凹的感知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特有的一项高级视功能。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