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活动性肝炎

来自医学百科

慢性活动性肝炎,一般指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类型,简称乙型慢活肝,临床症状一般较慢性迁延性肝炎明显。主要表现为劳动能力逐渐减退,乏力纳差,厌油腻,腹胀持续且明显,常有齿龈出血及鼻出血。有的患者常有低热、月经失调、性功能紊乱或减退,部分患者兼有关节炎、肾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肝外损害表现。该病的治疗尚无非常有效的方法,主要是抗病毒、对症支持等治疗。及早发现治疗,预后可,若等到出现肝硬化、腹水等肝功能很差的时候再治疗,预后较差。

病 因

乙型肝炎病毒性慢活肝主要是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但导致急性乙型肝炎转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慢活肝的原因很多,如失治、误治、过劳、饮酒等,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主要原因。很多患者往往相信一些非法广告、祖传秘方等,目前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治愈乙型病毒性肝炎,大家应该正确认识这个事实。

临床表现

1 主要表现为劳动能力逐渐减退,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持续且明显,常有齿龈出血及鼻出血。

2 有的患者常有低热、月经失调、性功能紊乱或减退,部分患者兼有关节炎肾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肝外损害表现。

3 若合并肝硬化、肝功能重度不全,可出现腹水低蛋白血症等。

诊 断

  1. 急性乙型肝炎病史,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
  2. 患者有劳动能力逐渐减退,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持续且明显,齿龈出血及鼻出血等表现。
  3. 有的患者常有低热、月经失调、性功能紊乱或减退,部分患者兼有关节炎、肾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肝外损害表现。
  4. 体征:面部颜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肝掌肝肿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压痛及叩痛,多有脾肿大。病情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水、下肢浮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
  5. 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异常的程度随慢活肝病情起伏而变化,活动期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ALP和γ-GT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CG试验有明显潴留,有肝内胆汁郁积时胆红素明显升高,血清学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均可减少。

(2)免疫学检查中血清可检出HBV有关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常增高,特别是IgG,活动期病人抗LSP抗体、LM抗体、类风湿因子可阳性,偶尔测到低滴度的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s)等。总补体和C3常下降,有时可测出CIC,Ts细胞及NK细胞活力降低。

西医治疗

  1. 一般治疗:活动期住院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多种维生素,严禁饮酒,妇女避免妊娠。
  2. 抗病毒治疗,只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等)两种抗病毒药物,尚可用阿糖腺苷、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药物。对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以抗病毒为首选,只有正规疗程的抗病毒,方有可能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甚至逆转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但由于干扰素注射较为麻烦,而核苷类药的疗程较长,一般要几年,甚至终身服用药物,许多患者不能接受,而中断治疗,这导致了耐受性的发生,给治疗带来更大的不便。所以乙型肝炎的患者必须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
  3. 保肝治疗,可选用水飞蓟素右旋儿茶素联苯双酯齐墩果酸等药物。

中医治疗

慢性活动型肝炎在临床上有活动期与缓解期的区别,在病机上有邪正消长形势的不同变化,在病程上有迁延反复的趋势,在症状上有复杂多变的现象,慢性活动型肝炎两期治疗法具有祛邪扶正与扶正祛邪主次位置的不同,适应慢活肝活动期邪盛正虚及缓解期正虚邪恋的病理变化。因此临床以一法,一方、一药治疗贯穿始终者难以适应肝病复杂的病理机制和症状变化,经多年的临床实践,根据慢活肝湿热弛张,正气不足,起病于脾,寄病于肝,病变主在肝脾两经的病理特点,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辨证基础上使用主方主药的 治疗原则;制定出扶正祛邪并进,“清”“补”结合,分两期治疗的法则。即:活动期清肝健脾,缓解期柔肝健脾,疏郁贯穿始终,优先化湿,参以活血、合理使用清热解毒药的治疗方法。

参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