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荨麻疹
接触性荨麻疹是指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后发生风团、红斑,可分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机制不明三种。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较为常见。
接触性荨麻疹的病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系由原发性致荨麻疹物质引起,无需致敏,几乎所有接触者均可发生,其发病机制是接触物质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慢反应物质、缓激肽等而引起反应。
较常见物质为动物或植物如水母、荨麻、毛虫、粉蝶等。多种化学物质亦可引起,据调查,成人中约88%的人对5%苯甲酸产生阳性反应,85%的人对5%苯丙烯酸呈阳性反应,58%的人对25%山梨酸呈阳性反应。大都于接触上述物质45min以后发生反应,在2h内消退。这些物质除由非免疫性反应发生外,亦可由免疫性反应引起。
2.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属I型变态反应,某些病倒可证明有抗原异常性IgE。当抗体第一次接触致敏抗原后产生IgE抗体,IgE吸附在肥大细胞上,当再次接触抗原后,抗原、抗体便在这些细胞表面发生反应,从而使组胺及其它活性物质自肥大细胞释出而形成风团。
常见接触物质为鱼、虾、蔬菜、动物毛发、皮屑、鸡蛋、药物和化学物质等。
3.机制不明者兼有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表现的一种反应,如硫酸铵引起者。
接触性荨麻疹的症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皮肤接触致病物后,15~30分钟内在接触局部发生瘙痒、红斑、风团等荨麻疹现象。往往在数小时内皮疹消退。出疹可局限于接触部位,亦可全身泛发。可伴有血管性水肿和过敏反应综合征。
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一般没有系统的症状,主要是由各种过敏原引起的症状,如哮喘、鼻炎、胃肠道和口喉功能障碍等。
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与非免疫性的区别在于:
①一般第一次接触不会产生风团,须经多次接触才发病;
②有过敏体质者,如哮喘、花粉症(枯草热)、湿疹患者,比较容易发生;
③一旦发病,除接触部位发生痒、红、风团外,还会发生鼻炎、结膜炎、哮喘、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④除手部等接触部位外,吸入及口部接触亦可引起反应;
⑤引起反应者多为蛋白质、药物或化学物质等。在接触后数分钟至1~2h内发生痒、烧灼、红斑、风团甚至水疱外,尚可发生流涕、流泪、气喘、腹痛、腹泻、呕吐甚至窒息、休克等全身反应,又称过敏接触性荨麻疹综合征。
接触性荨麻疹诊断
首先要问清接触史和病情变化情况,从患者的职业或生活环境的接触物中,可以找出致病物的线索。
接触性荨麻疹的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接触性荨麻疹的检查化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可采用致敏物做斑贴试验,通常用于检查迟延型反应致敏原的闭合斑贴试验往往不适用,对致病物常呈假阴性反应。这是因为大多数接触性荨麻疹引起快速敏感反应,但经过致病物持续刺激一段时间后,则皮肤不再作出反应,新疹块的形成不能维持长久之故。接触性荨麻疹是速发型皮肤反应,必须在皮试后30~60分钟内观察、判定。
接触性荨麻疹的鉴别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鉴别不同类型的接触性荨麻疹,鉴别不同的病因。
接触性荨麻疹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预防
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将之除去。如避免接触致敏原,禁用或禁食某些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品等。对于出游者来说,预防荨麻疹最好是在旅游时戴上一个口罩。接触易过敏原的时候戴手套等。
接触性荨麻疹的西医治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内用药
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
2.局部用药
接触性荨麻疹的护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平时要注意观察过敏原,对可疑致敏原应尽量避免接触。
2.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则可引起皮损显著增多,瘙痒剧烈。
3.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禁放花卉,也不应该喷洒来苏,敌敌畏等化学物品,以免致敏。
接触性荨麻疹吃什么好?[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