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少吃

来自医学百科

要吃要哭要动,是小儿生来就有的需要。少吃少哭少动,是新生儿生病的特殊表现。少吃少哭少动,俗称“眠起了”,有非感染和感染方面的许多原因。

新生儿少吃的原因

有非感染和感染方面的许多原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出生就少吃少哭少动,一旦延误诊治,可造成终身的危害;某些颅内的损伤也有这些表现。感染方面的原因更多,小儿先天或后天的感染性疾病,往往使新生儿变得少吃少哭少动。

新生儿少吃的诊断

新生儿变得少吃少哭少动。

新生儿少吃的鉴别诊断

新生儿少吃的鉴别诊断:

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甲低)是由于先天因素使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分泌减少,导致患儿生长障碍,智能落后。先天性甲低是儿科最常见内分泌疾病之一。

2、新生儿吮乳无力及减少新生儿吃奶明显减少,似乎不知饥饿,吮乳时间短且无力,吃奶时易呛奶

3、新生儿反应低下:反应低下(decreased responsiveness)是一组临床症状包含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肌张力减退肢体活动减少,哭声弱和吸吮无力。新生儿不仅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反应低下,其他如重症感染休克脱水酸中毒代谢紊乱、贫血低体温呼吸衰竭等,均可表现反应低下临床上反应低下是常被用来判定各种疾病病情轻重程度的一个表现。

新生儿变得少吃少哭少动。

新生儿少吃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由于早产儿口舌肌肉力量弱,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而每日所需能量又比较多,因此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如果采用人工喂养,一般体重1500-2000克的早产儿一天喂哺12次,每2小时喂一次;2000-2500克体重的宝宝一天喂8次,每3小时喂一次。每日的喂奶量不同宝宝差别较大,新生儿期每日可喂奶10-60毫升不等。如宝宝生长情况良好,则夜间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这样可以在保证摄入量的基础上逐步养成夜间不喂的习惯。

母乳喂养的早产宝宝应该经常称一称体重,观察早产儿体重的增加情况,是判断喂养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一般足月新生儿在最初几日内由于喂哺不足或大小便排泄的原因,体重略有减轻,这是正常现象。但早产儿此时体重的维持至关重要,要重视出生后的早期喂养,设法防止宝宝体重的减轻。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