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体

来自医学百科
Bki6e.jpg

大脑底部,有一个杏仁状的脑结构——杏仁体。尽管科学家们早就知道杏仁体是大脑中的“恐惧中枢”,对判断惊恐信号起关键作用,但一直没有搞清它在判断人类面部表情的过程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2005年,美国科学家终于将杏仁体判断惊恐表情的奥秘揭开。2005年1月6日,著名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科学家发现杏仁体的新功能,它还会告诉你首先应注意别人的眼睛

美国心理学神经系统科学教授阿德菲,对一名中年妇女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观察。这位妇女因患有一种罕见的基因病,导致大脑杏仁体受损,不能分辨别人害怕时的表情。阿德菲让这名妇女与其他志愿者们通过小洞观看不同面部表情的人物照片。其中,一部分照片中的人物面部表情为害怕,另一部分照片中人物的面部表情为高兴。结果发现,具有正常大脑的人通常会直接看“眼睛”,对“害怕的脸”尤其如此;但是,这名妇女不能本能地看眼睛,而是直直地盯着照片,最后判断照片上的每个人的面部表情都是“中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科学家们提醒这名妇女注意看人的眼睛时,她也能判断出哪个人处于惊恐之中。但是这种能力持续很短,必须不断地提醒她注意看眼睛的部位。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受损的杏仁体虽然不能指导视觉系统去搜集信息,但它处理视觉信号的能力还是完整的,也就是说,除了分析眼睛的信号外,杏仁体还会告诉你首先注意其他人的眼睛。

研究发现,眼白越大越吓人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保罗.惠伦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张受到惊吓的脸上,增大的白眼珠(即巩膜)正是吓人的关键,一点点眼白的增大,就能使旁观者大脑中杏仁体出现反应,眼白越多越吓人。这一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国《科学》杂志上。

据介绍,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给志愿者看一系列表情图片,并同时使用功能性磁共振仪监测他们的脑部活动情况。结果显示,志愿者的杏仁体仅对睁大的恐惧的眼睛有反应,对“黑眼珠”和瞳孔都没有反应。而且,杏仁体的反应程度,与眼白部分的大小有一定正比关系。研究人员推测,眼白大小的变化,可能是杏仁体唯一可以接受和反应的“恐惧”信号。

仔细想想也有一定的道理。人高兴时,白眼珠少,不吓人;可人恐惧时,白眼珠变大,杏仁体就把白眼珠当成了人危险信号。

“恐惧中枢”制造人的“心惊肉跳”

科学家称,杏仁体是个“傻瓜专家”,它既不会随机应变,也不是多面手,但它的工作从来都井井有条、一丝不苟。这样,它就能最好地完成使命。

假想你晚上独自在家看书,忽然听到隔壁有怪异的声音。接下来,你的脑部会发生一连串变化:脑部会接收到声波的信息,转化为脑部能理解的语言,告知你进入警戒状态。这一连串变化发生的路径是耳朵到脑干,再到丘脑

至此,路径分为两条:一条是“羊肠小道”,通到杏仁体与邻近的海马回;另一条是“康庄大道”,通到颞叶听觉皮质进行声音的分析与理解。人脑的重要记忆库存海马回很快地将这个声音与以前听过的声音做对比,并将这几项假定传送给杏仁体做进一步对比。

如果结论令你安心,你的警戒状态不会持续升高;如果你仍觉得无法确定,杏仁体、海马回与前额叶皮质之间的另一条路径会使你陷入不安;而如果进一步地分析,仍然得不到满意的答案,杏仁体便会发出警讯,激活下视丘、脑干与自主神经系统

在这种时刻,杏仁体作为脑部主要警示系统的优点表露无遗,它会继续导演一连串的变化:指示脑干细胞让你脸上露出害怕的表情,使你变得紧张而易被惊吓;将正在进行但不重要的肌肉活动僵凝住,加速心跳,提高血压,使呼吸变缓。同时,杏仁体会与海马回联手指挥,使注意力集中在恐惧的来源,让肌肉进入备战状态,让眼睛专心注意一切危险事物。

一旦这些讯息全部传递出去,恐惧便隐然成形:你会感觉到胃部抽紧,心跳加速,肩颈肌肉僵硬,四肢颤抖。全身僵凝成一个专注的姿势,仔细凝听任何声音,脑中飞速盘算可能的危险与因应之道。这整个过程,从惊讶到不确定到不安的恐惧,完全浓缩在一两秒之内。

“恐惧”从此可“删除”

恐惧是植根于人心底的一种复杂的情绪,适当的恐惧可以帮助人们趋利避害,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但如果对常人不怕的事物感到恐惧,或者恐惧体验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远远超出正常范围,则会给人们带来困扰,甚至出现恐惧症,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摸清大脑认知恐惧和消除恐惧的机制,可以帮助那些被恐惧梦魇包围的人们重新回到阳光下。

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即使大脑的其他部分正在考虑一些无关的事情,有时甚至连受试者都不认为他注意到了一个令人恐惧的物体的情况下,杏仁体依然在时刻警惕着灾难的来临。例如,一个带有情绪性表情的脸部照片在屏幕上短暂闪现后,立刻被一幅无表情的脸部照片所代替,受试者会说他仅仅看到一张面无表情的脸。但杏仁体觉察到了,在情绪性照片出现的时候杏仁体的活动增加,而在无表情的照片出现之后立刻恢复正常。

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副教授伊丽莎白.费尔普斯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杏仁体在恐惧认知和消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腹内侧额叶皮质层则对维持恐惧的消除过程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模拟了恐惧的认知和消除程序。他们首先给受试者呈现两种颜色(蓝和黄)的信号,其中一种信号伴随有适度的电击。经过反复刺激,受试者逐渐获得了对电击有关的颜色信号的恐惧感。然后研究人员在呈现信号的时候逐渐降低电击的强度,以致最后完全停止电击。受验者对恐惧的认知经过这个过程被消除掉。研究人员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对受试者的大脑进行了扫描,结果发现,杏仁体在恐惧的早期认知过程起重要作用。这是一项重要发现。因为,只有了解消除恐惧的机制,才可能人为地干预这个过程,利用药物或者其他方法缩短这个过程。如果一种药能作用于杏仁体,那么有可能对恐惧症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