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临床表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红外线和紫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内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患者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流行病学[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夏季热浪(气温>32 2℃,持续时间≥3天)袭击期问,美国城市居民热射病发病率为17.6/10万一26.5/10万人,而地处热带、亚热带的沙特阿拉伯,居民热射病的发病率可高达250/10万人;2003年欧洲热应激相关的高病死率也反映出高温气候对公共健康的灾害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热浪袭频率和强度的逐年增加,积极预备应对突发热损伤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发病机制===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调控下,通过心血管系统、皮肤、汗腺和内脏等组织器官的协同作用,维持着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的动态平衡。在热应激或运动等状态下,血温小幅度升高(< 1℃)即可刺激皮肤温热感受器或中枢温热感受器兴奋散热中枢,机体可通过增强皮肤交感舒血管系统活性等机制使血液向外周分布、皮肤血流量增加(可达6~ 8 L/min)、汗腺分泌增多,以促进散热、保持正常体温。出汗蒸发为热环境下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汗液蒸发产生的温度梯度与机体散热效果密切相关。汗液蒸发作用受气温(Ta)、气湿(Tw)、气流(V)等因素影响,其中相对湿度(RH)的高低尤为重要。蒸发1. 7 ml汗液可以散热4. 19 kJ,干燥环境中,汗液蒸发充分,散热均值可达2 512. 08 kJ/h。如果相对湿度过高,露点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大于蒸发量,机体失水多但起不到应有的蒸发散热作用(无效性汗分泌),可能造成热蓄积和体温调节紧张。机体热负荷如果超过机体散热能力,可以直接损伤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及休克。热射病的病死率约为50%,7%~14%的幸存者罹患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体温升高持续时间、程度、速率及局部循环改变直接相关。高温的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广泛的细胞变性、坏死和出血,以脑组织损伤最为严重。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通过给予激素、非吸收性抗生素及胃灌洗术可阻止内毒素血症的产生,阻止动物在核心温度小于43. 5℃下产生热射病;但当体温在大于43. 8℃时,虽然此时血浆脂多糖浓度无显著增高,但仍发生热射病,此时热射病的产生是由于高热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所致。这表明,热射病可能通过两条相通的途径产生:内毒素途径和热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在一项经典的体外试验中,大鼠的器官组织暴露于40℃ ~ 47℃条件下,可发现组织在43 ℃ ~ 45 ℃间出现组织损伤;而在体内试验中也发现,43℃ ~ 45 ℃正是热射病发生的耐受体温的极限温度。这种高于43. 5℃的高温导致的热射病的原因可能是过度的高热使得热休克蛋白(HSP)72失去保护作用,造成细胞骨架蛋白、细胞内蛋白变性,失去折叠,导致细胞死亡。
急救处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力活动或非体力活动都可能引发这种严重中暑。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40%至50%。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有人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抬放至通风阴凉处,浇凉水以降低昏迷者的体温,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高烧40℃左右持续不下的要马上送至有经验的医院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预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高温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预防“热射病”,尤其是高温下户外长时间工作的人群。可采用一些简易方法轻松避暑。
1.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盐水调制法:1公升水,放入盐1/2茶匙水调和,每15分钟喝半杯,一天喝3-4次。
2.外出坐车时,冰袋冷敷降温。可到医院购买医用冰袋,或者自制冰袋:准备一些湿的绒布把冰块包裹起来,再用一个干净塑料袋套上放入冰箱。出门擦擦脸和胳膊,会感到凉快。
3.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4.凉水冲手腕,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
5.喝西瓜皮粥。夏季上火食欲不振,喝西瓜皮粥可以降热解暑,提高免疫力。具体做法: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与粳米同煮。先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状,放入白糖即可。
治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热射患者最主要的治疗就是迅速降低核心体温,降温速度与热射病的死亡率直接相关。两个应用最广的快速降温方法是蒸发降温和冰水浸泡降温。哪一种方法降温效果更好一直存在争议。冰水浸泡能够快速的降低核心体温,冰水浸泡降温法在在10~ 40min的时间,可将患者体温将至39℃以下,其降温速度可达蒸发降温的两倍。反对利用冰水浸泡快速降温的学者提出了其理论和操作上的理由是:外周血管的收缩和战栗可以导致体温反常升高,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不适,给心肺复苏、生命体征监测带来不便,对上吐下泻的患者来说极不卫生。
Weiner and Khogali利用蒸发降温设计了身体降温装置,他在6例劳力性热射病的患者的使用中显示该设备降温速度比冰水浸泡更快,且没有出现战栗症状。身体降温装置在18例非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的使用中在26~ 300 min内将体温将至38℃,有两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