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红斑

来自医学百科

硬红斑概述

硬红斑(Erythema induratum)是一种原因尚不清楚好发于女性的疾病。常侵犯双下肢膝以下小腿内侧,也可侵及小腿外侧、膝以上大腿、甚至侵及上肢,头面部少见,表现为肢体双侧对称性或鲜红色、或暗红色、或紫红色结节性损害,压痛明显,一般不痒。分Bazin硬红斑和Wlitfield硬红斑。多见青年及中年妇女。

★硬红斑病因

硬斑病病因不明,多半发生于16至25岁的青年妇女小腿屈侧,冬季易发病,因此本病与年龄、性别、寒冷及血液循环状态有关。病人常伴有肺结核淋巴结核或其他脏器结核。硬红斑有结核样浸润,常发生干酪样坏死,一直被人认为是一种皮肤结核病,但不能查到结核杆菌。有学者认为硬红斑是一种皮下动—静脉血管炎,引起脂肪坏死。但还有认为硬红斑的发病由于结核杆菌从血管内释放,最初为一种局部过敏反应,继之为迟发型超敏反应。因此该病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而发生的一种皮肤免疫反应。

★硬红斑病理改变

主要变化是在真皮皮下组织的结核样肉芽肿性浸润,伴有干酪样坏死及血管变化。

早期在真皮深部及皮下组织、血管周围有结核样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少数巨噬细胞。在浸润灶内有明显的干酪样坏死,胶原纤维、弹力纤维脂肪细胞发生变性及坏死。终于由纤维组织形成瘢痕而代替。真皮深部及皮下组织的动脉静脉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增生血栓形成管腔闭塞,产生由淋巴细胞环绕的干酪样坏死。  

★硬红斑临床表现

初起时皮肤深层有豌豆至指头大的硬性结节,数目不定,常常为数个或数十个,直径大小不等。随着结节逐渐增大,皮肤表面往往略微高起,并且变成红色或暗红色的斑块,边界不清,病人无全身症状,只有轻微触痛、胀痛。数月以后,硬结消退,并留有红褐色色素沉着,部分结节融合形成较大的斑块。部分硬斑渐渐软化或破溃,皮肤上发生边缘不整而内陷的深溃疡,周围有浸润。溃疡基底为柔软的暗红色肉芽组织,溃疡不易愈合,愈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瘢痕上常伴有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本病主要发生于青年妇女的小腿屈侧面。臀部及其他部位也偶然发生。常对称发生,病程慢性,往往旧的损害消退及愈合,新的损害相继发生。往往硬节、溃疡、疤痕色素斑同时存在。在寒冷的季节,此病容易反复发作。

★硬红斑的诊断

根据小腿屈侧面对称分布的皮下结节伴触痛,多见于青年女性,冬季发病,好发于小腿屈侧,损害初常在小腿屈侧发豆大至指头大的硬结,炎症累及皮肤而高起皮面,呈暗灰色或紫兰色的斑块,境界不清,固定且硬。自觉痛胀,可破溃,溢出脓性物,难于愈合,愈后遗留萎缩性瘢,可以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结节性红斑损害常常发生双小腿伸侧面的结节,表面皮肤呈鲜红色,无溃疡发生。结节有自发痛及触痛,病程较短,常伴有关节痛发热等其他症状。瘰疬性皮肤结核 往往发生在颈部胸部上侧,常单侧发生。小腿红绀病为小腿下部弥漫性对称性青紫斑,无结节及溃疡发生,往往寒冷季节发病。梅毒性树胶肿损害常不对称,结节坚硬,发展较快,溃疡边缘锐利,基底有坏死组织及树胶样分泌物。有性接触史,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 硬红斑的治疗

首先需查清病因,对因治疗,有的放失。病人要注意营养,仔细地上绷带并抬高患肢休息。如系感染所致者,可选用抗生素;如系结核菌引起者,可行抗结核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口服更为有效。皮损内注射醋酸去炎松混悬剂等含氟类固醇激素制剂可以见效,但停药后仍可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