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集合小管系

来自医学百科

集合小管系(collecting tubule system )全长20~38mm ,可分为弓形集合小管、皮质集合小管三段(图15-2)。弓形集合小管很短,位于皮质迷路内,一端连接远曲小管,呈弧形弯入髓放线,与皮质集合小管相连。皮质集合小管沿髓放线直行向下达肾锥体髓质集合小管在肾锥体内下行至肾锥体乳头,改称乳头管,开口于肾小盏。集合小管下行时沿途有许多远端小管曲部汇入。集合小管系的管径由细(直径40μm)逐渐变粗(直径200~300μm),随管径的增粗,管壁上皮由单层立方逐渐增高为单层柱状(图15-11),至乳头管处成为高柱状上皮。集合小管上皮细胞胞质色淡而明亮,细胞分界清楚,核圆形,位于中央,着色较深。细胞超微结构比远端小管简单,细胞器少,细胞离面亦有少量短微绒毛,也可见少量侧突和短小的质膜内褶(图15-9)。但也有部分细胞的细胞器较多,胞质内有碳酸酐酶,它与细胞分泌H或HCO3的功能有关。集合小管能进一步重吸收水和交换离子,使原尿进一步浓缩,并与远端小管曲部一样也受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综上所述,肾小体形成的滤液,经过肾小管和段和集合小管后,原尿中绝大部分水、营养物质和无机盐等又被重吸收入血,部分离子也在此进行交换;小管上皮细胞还分泌排出机体部分代谢产物。滤液经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时又进一步浓缩,最终形成终尿经乳头管排入肾小盏,其量为每天1~2升,仅占肾小体滤液的1%左右。因此,肾在泌尿过程中不仅排出了机体的代谢产物,而且对维持机体水盐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