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免疫

来自医学百科


定义

联合免疫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原采用疫苗联合、混合或同次使用等方式进行免疫接种,以预防多种或同种不同血清型、不同周期传染病的一种手段。  

联合免疫常见形式

1、联合疫苗:是指由厂家将不同的抗原进行物理化学混合后制成的一种混合制剂是,包括多种疫苗和多价疫苗

2、混合使用:是指医务人员在使用疫苗时临时相互混合使用。

3、不同部位同次使用:是指将两种以上不同的疫苗进行不同部位、不同途径的同时接种。  

目前联合使用疫苗的情况

1、联合疫苗:有DTaP-HIB; DTaP-HB-HIB ; DTaP-HIB-IPV;DTaP-HIB-IPV-HB; HA-HB; MMR; 四价流脑疫苗等。

2、混合疫苗:疫苗在混合使用中,疫苗相互反应,可导致效果降低甚至失效。因此未经FDA许可,不同的疫苗不能在同一个注射器内混合接种。目前只有史克生产的Hib/DTaP疫苗被允许在同一支注射中混合使用。

3、国内免疫程序规定:BCG、DTP、MV、OPV、HBV可以同时接种。

4、《计划免疫学》第二版第65页:HB疫苗可与BCG、DTP、MV、OPV和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  

联合免疫免疫机理

疫苗(抗原)

↓激活

巨噬细胞树突细胞抗原呈递细胞

↓ 将抗原带到或随淋巴液带到

淋巴结 [ 未 致 敏 CD4 + T细胞(Th0) ]

↓ 不同的疫苗种类和不同的免疫途径决定↓

与CD8α+DC细胞接触后 与CD8α-DC细胞接触后

↓ ↓

Th0细胞向Th1细胞极化 Th0细胞向Th2细胞极化

↓ ↓

促进细胞免疫应答产生 促进体液免疫应答产生

(T细胞介导的) (B细胞介导的)  

联合免疫存在的问题

1、联合免疫的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同次使用后,对免疫机制的影响是一个重要问题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联合免疫,都将会有多种抗原成分同时对机体产生刺激。由于不同疫苗产生免疫的机理不完全相同,可能存在对一种疫苗起保护作用的同时,抑制或增强了另外一种疫苗的保护作用。机理在于CD 4+T细胞(Th0)极化为Th1或Th2细胞亚群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产生不同,以及极化后的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不同所致。

例如IFN-γ和IL-4的拮抗作用调节了Th1/Th2的平衡。Th1分泌的IFN-γ介导和参与细胞免疫应答。Th2分泌的IL-4介导和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作用机理是通过结合基因组上的细胞因子结合位点来实现的,细胞因子作用不同,决定了联合免疫中的不同抗原存在相互拮抗。有资料认为IL-4在合适的刺激下能够使Th1极化因子IL-12表达增加,提示联合免疫中存在相互协同。

如果联合免疫的抗原类型相近或某些抗原可以作为载体蛋白(或佐剂),就能产生免疫效果的促进。

疫苗中抗原肰的分子量、性质、TCR传递的信号强弱、DC细胞亚群提供的共刺激信号等因素在Th0细胞向Th1或Th2细胞极化中起重要作用。

接种疫苗后机体以何种类型免疫应答为主,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具体环境和疫苗。

2、联合免疫中有多种成分,且复杂。疫苗抗原与稳定剂、佐剂或防腐剂之间的化学不相容性,可产生干扰。

3、理论上减毒活疫苗之间的联合免疫可能造成毒力的恢复或基因重组,产生潜在危险。

4、多疫苗联合接种可能造成免疫类型的转化,如文献报道联合免疫可导致机体由细胞免疫向体液免疫转化,这种转化可能造成的病理变化或功能失调。

5、不同疫苗产生免疫保护效果的周期、接种程序、佐剂等不完全相同,因此联合免疫中需协调各疫苗最佳接种周期、最佳联合免疫的顺序。

6、不同疫苗含有不同的防腐成分和含量。

7、载体蛋白干扰:当同时接种多种应用相同载体蛋白的多糖蛋白结合菌苗时,大剂量载体蛋白抗原可引起新的干扰现象。

8、活病毒疫苗之间的干扰是因竞争粘膜受体淋巴细胞结合位点而发生的。还有就是一种病毒疫苗株 诱导的免疫应答如干扰素的产生,干扰另一个疫苗病毒的复制。  

联合免疫主要原则

1、灭活疫苗一般不干扰其它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应答和增加不良反应。也就是说,灭活疫苗接种在先,再接种其它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通常不需间隔一定时间接种。

2、二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28天以上。但口服活疫苗可在注射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前后任何时候接种。

3、抗体(免疫球蛋白)与疫苗之间的相互作用:灭活疫苗通常不受循环抗体的影响,因此灭活疫苗可以在输入抗体之前、之后或同时接种。减毒活疫苗受循环抗体的影响,干扰其复制,因此,使用抗体前后,两者必须间隔足够时间(至少2周以上)。

4、①受种儿童在同一天内接种的疫苗不得超过2种。②第二类疫苗不能与第一类疫苗在同一天内接种(注:至少间隔在15天以上)。

以上原则是在 保证落实第4条的基础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