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层析

来自医学百科

薄层层析简介

名词解释

薄层层析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又称薄层色谱。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质。是将吸附剂、载体或其他活性物质均匀涂铺在平面板(如玻璃板、塑料片、金属片等)上,形成薄层(常用厚度为0.25毫米左右)后,在此薄层上进行层析分离的分析方法。  

分析程序

将样品溶液用毛细管点在薄层板的一端,置密闭槽中,加入适宜溶剂为流动相。由于毛细管原理,溶剂被吸上,沿板移动,并带动样品中各组分向前移动,这个过程称为展开。由于各组分性质不同,移动距离不同,展开一定距离后,即得互相分离的组分斑点。可用适当方法使各组分在板上显示其位置,如组分本身有颜色,即可直接观察,否则可喷显色试剂或在紫外灯下观察荧光等办法确定斑点位置。通常用比移值()表示组分移动的特性,其定义为:

[56-01]在流动相、固定相和展开条件固定时,值是组分的特性,可用以进行定性鉴别。实用时也常将样品与已知纯物质同时展开,比较二者移动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定量方法

可分为洗脱测定法,薄层层析法和原位扫描法:  

洗脱测定法

①洗脱测定法,将展开后的组分斑点处的吸附剂刮下,用适宜溶剂将组分洗脱溶出,然后用适当方法进行定量测定。常用方法为比色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也可用电化学分析法等。  

原位扫描法

②原位扫描法,将展开后的薄层板放在光密度计内,以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同时使斑点移过光路,由于斑点对光的吸收,可绘出峰形曲线,由峰面积与标准样品的吸收相比较而求出含量。  

薄层层析法

薄层层析法以吸附层析使用最为普遍。常用的吸附剂为硅胶、氧化铝等。薄层层析和其他层析法一样,除吸附法外,也可进行分配、离子交换、分子排阻等机理的层析,即将铺制薄层的材料相应换为涂以固定相的载体、离子交换剂、凝胶等,其操作与吸附法基本相同。

制板 铺制薄层板时,要求基底板洁净平整,可用干法或湿法铺制。现常用湿法制板,即将吸附剂和粘合剂(如烧石膏)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调匀,用涂布器将此匀浆缓慢地移过基底板,放置晾干,再经适当烘烤活化后即可使用。如不加粘合剂和水,直接将吸附剂均匀地铺成薄层,则为干法制板。现在市场上已有各种制好的薄层板出售,统称预制板。

展开 有多种方式,以上行法最为常用。将薄层板垂直或倾斜放置,将展开溶剂加于低部,使之自下向上移动。下行法则为用滤纸将溶剂引至薄层上端,使其自上向下流动。平行展开时,将板平放,溶剂被吸上至薄层板点有样品的一端,进行展开。使用圆形薄层板时,将样品点在圆心附近,使溶剂自圆心向圆周方向移动,称为环形展开或径向展开;将样品点在圆周位置,使溶剂自圆周向圆心移动的为向心展开,适用于f值大的组分的分离。将点样品处附近的吸附剂刮去,使溶剂只能通过样品点附近的较窄部分前进展开,因而溶剂前缘呈弧形的展开方式,也称径向展开,这种方式对较难分离的组分可能效果好些。

展开一次后取出薄层板使溶剂挥发,再用同一溶剂或换用其他溶剂再次沿此方向展开的称多次展开。将样品点在方形薄层板的一角,先沿着一个向展开,然后将板转动90°,再沿着另一方向展开的为双向展开。多次展开和双向展开都可加强分离效果。

特点 操作简便,设备简单,除光密度计外,不需特殊设备,分离效果较好,时间较短,一块板上可同时分离许多样品。除低沸点物质外,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都可进行分离。

应用和发展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生化等方面。样品用量一般为几至几百微克,是一种较实用、有效的微量分离分析方法。此法也可用于分离制备较大量的样品,即使用较大较厚的薄层板,将样品溶液在起始点处点成条带状,这样可以分离毫克量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微细颗粒得到高效分离的办法,也已用于薄层层析。使用5~10微米的吸附剂制板,可得较好的分离效果,为与一般的薄层层析法相区别,称为高效薄层层析。其优点是样品量少(只需纳克量样品)、展开距离小、展开时间短,是薄层层析法的一个重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