蠓
来自医学百科
蠓(midge),双翅目蠓科(Ceratopogonidae)昆虫。成虫体小,多数种类的雌蠓于交配后吸血,且咬人甚剧,故蠓俗称“小咬”,也称“蟆子”、“墨墨蚊”。全世界已知4000多种,中国已发现200余种。多数蠓类吮咬无脊椎动物或吸植物汁液,仅4个属吸哺乳动物血。在中国吸人血的蠓主要有3属:库蠓属、细蠓属和蠛蠓属。中国以蠛蠓为最多见,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在适宜的气候及环境中,完成生活史约需1个月。1年繁殖一、二代,有的种类达数代。卵产于湿土或静水环境(池塘、水沟、沼泽、树洞积水等)。幼虫生活于水中或有腐烂植物的潮湿沃土表层,在土表或水面化蛹。成虫体长1~4毫米,深褐或黑色,翅被细毛。静止时双翅上下重叠于腹部背面。成虫常栖息在温湿阴暗处。活动时间随种而异,刺叮高峰在午后或傍晚、黎明。交配时可见群舞。交配后吸血蠓类雌蠓须吸血才能使卵巢内的卵成熟。每次刺吸约数分钟到15分钟,吸血量约0.05~0.56微克。蠓对人的为害主要是雌蠓刺叮骚扰,叮咬处奇痒,也可致皮炎甚至过敏性休克。对林区和野外作业者为害更甚。中国有南方蠛蠓、灰黑库蠓嗜吸人血。非洲的格氏库蠓、中南美的奥氏库蠓可传播常现盖头丝虫。格氏库蠓又可传播链尾盖头丝虫,中南美的毛库蠓可传播欧氏曼森丝虫。在中国福建、广州,曾从台湾蠛蠓体内分离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但它是否能起传播作用尚有待证实。
防制措施主要是个人防护。可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擦驱避药,如避蚊胺、驱蚊灵等。可用可湿性溴氰菊酯粉的混悬液浸渍帐纱,以防刺叮。用5%的温碱水或氨水擦拭叮咬处以止痒。野外工作时,可燃烧艾草、树枝,利用浓烟驱蠓。若有条件,可在蠓孳生地或栖息场所喷洒有机磷杀虫剂,以杀灭其幼虫和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