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细胞

来自医学百科

足细胞(podocyte),即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它附着与肾小球基底膜(GBM)的外侧,连同GBM和毛细血管内皮一起构成了肾小球血液滤过屏障。足细胞特殊的解剖为止,使得其体内研究较为困难;又由于正常成年集体的肾脏足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体外培养的原代细胞不能增殖,所以过去的组细胞体外研究工作开展得很少。直到90年代中期用转基因的方法建立了条件培养的永生代小鼠足细胞系,才使得对足细胞的结构共讷讷的认识和其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及机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生物性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足细胞呈星型多突状,胞体较大,由胞体伸出许多突起,又称足突(FP),呈指状交叉覆盖于GBM外表面,并通过黏附分子蛋白多糖分子与GBM相连。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胞体伸出几个大的初级足突,进而分出许多指状的次级突起。相邻两个足细胞之间的次级突起相互交错穿插,形成栅栏状,紧贴于毛细血管基膜外面。两相邻的足细胞之间的裂隙称为裂孔,直径约为25nm(也有的书刊标注为40nm),其表面覆盖着一层拉链状的结构-裂孔膜,厚度约为4-6nm,是血浆蛋白滤液的最后屏障,也是液体进出足细胞的地方。裂孔表面有硫酸蛋白多糖等组成阴离子外衣,是肾小球电荷屏障的重要组分。足突通过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结构蛋白组成的动态的舒张系统调调解着GBM的肌原张力,从而使足细胞连同肾小球内皮细胞和其基膜一起共抵抗毛细血管内的静水压,维持着毛细血管襻的结构稳定。并且足突也可以通过其收缩与扩张改变裂孔的大小和滤过膜的面积,即而改变超滤稀疏,调节肾小球的过滤功能。

足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分泌GBM的主要组成成分IV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在促肾纤维化引资等刺激下还能分泌具有降解GBM作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组织蛋白酶,从而在GBM的代谢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