蹼状瘢痕

来自医学百科

瘢痕至蹼状,形似鸭蹼。此类瘢痕好发于关节的屈侧,也可见于管腔状脏器在体表的开口部位,如口角、鼻孔尿道口、阴道口等。蹼状瘢痕实际上是瘢痕挛缩在上述特殊部位的特有表现。

蹼状瘢痕的原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蹼状瘢痕的生成,系由于垂直跨越关节屈侧的狭窄长条形创面或纵形直线创口,或由于沿管腔在体表开口的游离缘的现状创口,愈合后的瘢痕两端向中央逐渐收缩的结果。

蹼状瘢痕的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组织病理检查 示成纤维细胞细胞基质成分如胶原纤连蛋白的合成增加。

2.羟脯氨酸测定 羟脯氨酸为胶原蛋白的特征性氨基酸,羟脯氨酸在血浆中以游离、肽结合及蛋白结合3种形式存在,游离和肽结合的羟脯氨酸是胶原的代谢产物,经尿排出的羟脯氨酸5%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血清和尿中羟脯氨酸含量与瘢痕面积有关。

1.瘢痕硬度测定 采用工业用刻度指示仪,对之进行改装:首先制成12mm直径的不锈钢圆套,固定于指示仪测定轴,作为硬度计基座,测定轴伸出基座5mm。其次为使指示仪的弹性与瘢痕硬度相匹配,把指示仪内部弹簧更换为另一个弹性较大的弹簧,使弹簧的伸缩运动带动指针的转动。

测定时,把硬度计垂直置于待测皮肤或瘢痕上,靠硬度计自身重量压缩弹簧,被测定组织表面的硬度不同,测定轴回缩长度出现差异,仪表上显示数据也不一样,分别测定3次,计算平均数,并将读数换算为瘢痕硬度(按公式计算压强),单位为N/mm2。

2.B型超声瘢痕厚度测定 由于瘢痕生长于体表,如果B超的探头直接与之接触,在测量上就有困难,所以在测定时必须在测定部位与探头之间加一个水袋,使被测画面移往视屏中间,再将“×”标记分别移动至皮肤或瘢痕的上、下界,其间的距离即为瘢痕的厚度。但在测量时必须注意:

(1)测定切除或治疗前瘢痕的厚度。

(2)治疗一段时间后,瘢痕厚度改变否。

(3)切除前瘢痕厚度与周围皮肤的厚度比较。

(4)最好有对称部位瘢痕厚度比较。

(5)在测定时,最好固定一位医师操作,以尽量减少人为的误差。

3.瘢痕表面温度测定 由于早期瘢痕组织内新生毛细血管较多,甚至可见到丝状扩张的毛细血管,随着瘢痕的成熟及消散,其内的毛细血管逐渐闭塞,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改变,揭示瘢痕组织内血循环的改变,亦影响到瘢痕表面的温度。采用半导体温度仪或红外线温度扫描仪均可测定瘢痕表面的温度。但在测定时必须注意:

(1)测定前,病人必须休息半小时。

(2)环境安静,无风,室温控制在一定范围。

(3)同时测定瘢痕及其旁边正常皮肤温度,如有对称的部位瘢痕进行对照比较最好。

(4)治疗前及治疗后定时测定(环境条件相同),观察其动态变化。

4.经皮氧分压测定 研究表明在压力治疗的增生性瘢痕中,当临床瘢痕缓解、氧分压上升到正常的80%以上时去除压力,增生性瘢痕不再复发,氧分压的升高与临床观察到的瘢痕缓解及超声测定结果相一致,认为经皮氧分压测定可作为瘢痕治疗效果的稳定可靠的指标。

5.血管热刺激舒张指数测定 正常皮肤血管在热因子刺激时明显扩张,而瘢痕增生期血管因缺乏神经支配及特殊结构特征,在热刺激时无明显扩张,热刺激舒张指数下降,随着瘢痕成熟过程,热刺激舒张指数升高。此方法也可作为瘢痕情况评估的标准之一。

蹼状瘢痕的鉴别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蹼状瘢痕瘢痕的一种。应注意鉴别各类的瘢痕。

1.挛缩性瘢痕 挛缩性疤痕是以其引起的功能障碍特征命名的疤痕。多见于深度烧伤愈合后,由于疤痕收缩,常导致外形改变和功能障碍,长期的疤痕挛缩可影响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的发育,应及早处理。

2.肥厚瘢痕  增生性瘢痕(hyperplastic scar) 又称肥厚性瘢痕增殖性瘢痕,在组织病理学上与瘢痕疙瘩并无质的不同,皮肤损伤愈合后,瘢痕仍继续增殖,即可发展成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突出皮面,形状不规则,高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地实韧。有灼痛和搔痒感,于环境温度增高,情绪激动,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时症状加剧。

3.凹陷瘢痕 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缺损会造成凹陷性疤痕,经常由痤疮外伤水痘引起。

1.组织病理检查 示成纤维细胞细胞基质成分如胶原纤连蛋白的合成增加。

2.羟脯氨酸测定 羟脯氨酸为胶原蛋白的特征性氨基酸,羟脯氨酸在血浆中以游离、肽结合及蛋白结合3种形式存在,游离和肽结合的羟脯氨酸是胶原的代谢产物,经尿排出的羟脯氨酸5%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血清和尿中羟脯氨酸含量与瘢痕面积有关。

1.瘢痕硬度测定 采用工业用刻度指示仪,对之进行改装:首先制成12mm直径的不锈钢圆套,固定于指示仪测定轴,作为硬度计基座,测定轴伸出基座5mm。其次为使指示仪的弹性与瘢痕硬度相匹配,把指示仪内部弹簧更换为另一个弹性较大的弹簧,使弹簧的伸缩运动带动指针的转动。

测定时,把硬度计垂直置于待测皮肤或瘢痕上,靠硬度计自身重量压缩弹簧,被测定组织表面的硬度不同,测定轴回缩长度出现差异,仪表上显示数据也不一样,分别测定3次,计算平均数,并将读数换算为瘢痕硬度(按公式计算压强),单位为N/mm2。

2.B型超声瘢痕厚度测定 由于瘢痕生长于体表,如果B超的探头直接与之接触,在测量上就有困难,所以在测定时必须在测定部位与探头之间加一个水袋,使被测画面移往视屏中间,再将“×”标记分别移动至皮肤或瘢痕的上、下界,其间的距离即为瘢痕的厚度。但在测量时必须注意:

(1)测定切除或治疗前瘢痕的厚度。

(2)治疗一段时间后,瘢痕厚度改变否。

(3)切除前瘢痕厚度与周围皮肤的厚度比较。

(4)最好有对称部位瘢痕厚度比较。

(5)在测定时,最好固定一位医师操作,以尽量减少人为的误差。

3.瘢痕表面温度测定 由于早期瘢痕组织内新生毛细血管较多,甚至可见到丝状扩张的毛细血管,随着瘢痕的成熟及消散,其内的毛细血管逐渐闭塞,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改变,揭示瘢痕组织内血循环的改变,亦影响到瘢痕表面的温度。采用半导体温度仪或红外线温度扫描仪均可测定瘢痕表面的温度。但在测定时必须注意:

(1)测定前,病人必须休息半小时。

(2)环境安静,无风,室温控制在一定范围。

(3)同时测定瘢痕及其旁边正常皮肤温度,如有对称的部位瘢痕进行对照比较最好。

(4)治疗前及治疗后定时测定(环境条件相同),观察其动态变化。

4.经皮氧分压测定 研究表明在压力治疗的增生性瘢痕中,当临床瘢痕缓解、氧分压上升到正常的80%以上时去除压力,增生性瘢痕不再复发,氧分压的升高与临床观察到的瘢痕缓解及超声测定结果相一致,认为经皮氧分压测定可作为瘢痕治疗效果的稳定可靠的指标。

5.血管热刺激舒张指数测定 正常皮肤血管在热因子刺激时明显扩张,而瘢痕增生期血管因缺乏神经支配及特殊结构特征,在热刺激时无明显扩张,热刺激舒张指数下降,随着瘢痕成熟过程,热刺激舒张指数升高。此方法也可作为瘢痕情况评估的标准之一。

蹼状瘢痕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平时尽量减少对患处的机械、化学、热力的刺激;

2、内衣最好穿纯棉制品;

3、尽量避免反复牵拉、磨擦、溃破、感染的发生。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