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散

来自医学百科

银翘散是治疗温病初起的常用代表方剂。治当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方中重用银花甘寒芳香,清热解毒,辟秽祛浊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轻宣透表,共为君药;薄荷辛凉,发汗解肌,除风热而清头目,荆芥豆豉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薄荷相配,辛散表邪,共为臣药;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祛痰解毒利咽竹叶芦根甘寒轻清,透热生津,均为佐药;甘草并能调和诸药,以为使。合而用之,共成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剂。 

银翘散出处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是吴塘论治温病所创第一方。吴氏倡导用三焦辨证阐述温病发生、发展、传变规律和判断预后,主张立法处方紧扣病机。银翘散为温病初起,邪在上焦所设,并随证加减,衍生出多个变方。银翘散在《温病条辨》中的地位犹如桂枝汤之于《伤寒论》。上焦篇第四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咳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第五条:“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    

方剂

【方名】 银翘散

【别名】银翘解毒散

【出处】 《温病条辨》卷一。

【分类】 解表剂-辛凉解表

【组成】 连翘一两(30克) 银花一两(30克) 苦桔梗六钱(18克) 薄荷六钱(18克) 竹叶四钱(12克) 生甘草五钱(15克) 芥穗四钱(12克) 淡豆豉五钱(15克) 牛蒡子六钱(18克)

【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人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加入芦根适量,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方歌】 银翘散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方剂速记法】荷牛豉草,连根梗叶花穗(想象:河牛吃草,连根梗叶花穗全吃了)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化裁】 若胸膈闷者,加藿香3钱,郁金3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清热生津);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衄者,去荆芥、豆豉(因其辛温发散而动血),加白茅根9克,侧柏炭9克,栀子炭9克,清热凉血以止衄;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附注】

银翘解毒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西安方)。本方改为丸剂,名“银翘解毒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改为片剂,名“银翘解毒片”(见《中国药典》一部);本方改为膏剂,名“银翘解毒膏”(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临床应用

常用于温病范围的各种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流感百日咳腮腺炎麻疹水痘、急性喉头炎等属外感温邪,有肺卫症者。  

与甲型H1N1的关系

银翘散是中国研制的一种有效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新中药“金花清感方”的基础方。  

各家论述

1.《温病条辨》: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剂。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

2.《成方便读》:银翘散,治风温温热,一切四时温邪。病从外来,初起身热而渴,不恶寒,邪全在表者。故以辛凉之剂,轻解上焦。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皆辛凉之品,轻扬解散,清利上焦者也。豆豉宣胸化腐牛蒡利膈清咽,竹叶、芦根清肺胃之热而下达,桔梗、甘草解胸膈之结而上行,此淮阴吴氏特开客气温邪之一端,实前人所未发耳。

3.《方剂学》:温者,火之气也,自口鼻而入,内通于肺,所以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与皮毛相合,所以温病初起,多见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汗出不畅或无汗。肺受温热之邪,上熏口咽,故口渴,咽痛;肺失清肃,故咳嗽。治当辛凉解表,透邪泄肺,使热清毒解。吴氏宗《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训,综合前人治温之意,用银花、连翘为君药,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具芳香辟秽解毒之功;臣药有二,即是辛温的荆芥穗、豆豉,助君药开皮毛而逐邪;桔梗宣肺利咽,甘草清热解毒,竹叶清上焦热,芦根清热生津,皆是佐、使药。本方特点有二,一是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一是辛凉中配以小量辛温之品,且又温而不燥,既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方中豆豉因制法不同而有辛温辛凉之异,但吴氏于本方后有“衄者,去荆芥、豆豉”之明文。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汤的方论中又明确指出:“去豆豉,畏其温也。”所以本方的豆豉还应作辛温为是。至于用法中“香气大出,即取服,匆过煮。”此说实为解表剂煎煮火候的通则。  

药理作用

①解热作用《中医杂志》(1986;3:29):对2.4-二硝基酚所致的大鼠发热,本方有强而迅速的解热作用。注射发热剂后,对照鼠体温于30分钟内上升 1℃以上,2小时才逐渐恢复正常,而灌取银翘散袋泡剂10g/kg后,可完全抑制大鼠的发热反应,整个实验期间大鼠体温均保持于正常状态。银翘解毒片在倍量时也有一定解热效果。②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医杂志》(1986;3:219):小鼠实验表明,本方不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对血流中惰性炭粒的吞噬廓清,对肝、脾、胸腺重量也无明显影响,但对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血球的吞噬能力及细胞内消化能力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本方能增强非特异性吞噬功能。对以2.4-二硝基氟苯所致小鼠皮迟发型超敏反应,本方无论是煎剂、片剂及袋泡剂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对于天花粉所致小鼠及大鼠之皮肤被动过敏反应,以及天花粉所致小鼠速发型超敏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明本方仅具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  

临床医案

1.风温发疹 王某,男,3岁。初诊:1960年3月3日。主诉:患儿昨晚起发热,体温38. 6℃,伴咳嗽、喷嚏流涕,大便干,小便黄。诊查:全身皮肤遍起红疹,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脉象浮数。辨证:温邪犯肺,肺气不宜,郁热波及营血,外发成疹。治法:辛凉解表,宣肺透疹。以银翘散加减。处方:银花10克 连翘10克 薄荷5克 豆豉6克 牛蒡子10克 桔梗5克 竹叶6克 芦根15克 浮萍6克。随访:服上药两剂后,热退疹消而愈。(董建华医案,录自董建华.1990.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北京:北京出版社)

〔按〕风温发疹,多因热邪内郁,侵入营血所致。疹小色红高出皮肤,与斑鲜红成片隐于肌内有所不同。本例系风温之邪侵袭肺卫,热蕴肌肤,肺卫失宣,故发热咳嗽喷嚏;表邪不解,热入血络,外发皮肤而见遍体红疹。根据《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及疹当清透的治疗原则,治以辛凉解表,宣肺透疹。方用牛蒡子、薄荷、浮萍、桔梗辛凉宣肺透疹,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豆豉、竹叶以除胸中烦热,配芦根以清热生津,从而使温邪得清,肺气得平,波及营分热亦除而病告痊愈。

2.风温伏邪 王幼,发热八日,汗泄不畅,咳嗽痰多,烦躁懊,泛泛呕恶,且抽搐有如惊风之状。腑行溏薄,四末微冷,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不扬,前医作慢惊治。用参、术、苓、半、贝、齿、竺黄、钩藤等。烦躁泛恶益甚,此乃风温伏邪,蕴袭肺胃,蓄于经络,不能泄越于外,势有内陷之象。肺邪不解,反移大肠便溏;阳明之邪不达,阳不通行则肢冷,不得与慢惊同日而语也。况慢惊属虚,岂有烦躁懊之理;即曰有之,当见少阴之脉证。今种种病机恐有痧疹内忧也.亟拟疏透,以冀弋获。荆芥穗4.5克 粉葛根6克 蝉衣2.4克 薄荷2.4克 苦桔梗2.4克 淡豆豉9克 银花发9克 连翘4.5克 赤苓9克 枳实炭4.5克 炒竹茹4.5克 藿香梗4.5克。

二诊:服疏透之剂得汗甚多,烦躁泛恶悉减,面额项颈之间,有红点隐隐,即痧疹之象。咳嗽痰多,身热不退,舌质红,苔薄腻而黄,脉滑数。伏温之邪有外达之机,肺胃之气宣塞不宣。仍从辛凉清解,宣肺化痰,冀痧透热退则吉。原方去豆豉加紫背浮萍。(丁甘仁.1960.丁甘仁医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按〕此案曾被误诊为慢惊,实为风温伏邪蕴袭肺胃,势有内陷之象。丁氏虑患儿有痧疹而不能透出,遂以疏透为大法。此案始终以辛凉清解、宣肺化痰为治则,方用银翘散加减,配伍精当,主治明确。

3.风温 郭某,男,2岁3月,1959年4月10日住某医院。病程与治疗:发热已十三日久,高热不退,用身无汗,咳而微烦,诊其脉数,舌质微红、舌苔黄腻,此属表邪未解,肺卫不宣,热不得越,治宜清宣透表,邪热乃有外出之路。处方:苏叶一钱 僵蚕一钱五分 银花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杏仁一钱 桔梗八分 牛蒡子一钱五分 苡仁二钱 淡豆豉四钱 黄芩一钱 竹叶二钱 苇根五钱,一剂。

二诊:服药后微汗而热减,但仍咳嗽,舌苔灰腻,脉沉数,原方去银花、豆豉,加枳壳一钱再服。

三诊:热全退,咳嗽息,肺水泡音减少,舌苔减为灰薄,脉缓,此风热虽解,肺胃未和,湿热未净,以调和肺胃并通阳利湿为治。处方:连皮茯苓二钱 法半夏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 苡仁四钱 桑皮二钱 冬瓜仁三钱 通草一钱 谷麦芽各二钱。服二剂而愈。(高辉远等.1972.蒲辅周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按〕风热久羁,表气郁闭,故法取清宣透表,用苏叶、僵蚕、牛蒡子辛以散风,银花、连翘、黄芩苦以清热,竹叶、苇根凉而能透,杏仁、苡仁理肺去湿,桔梗为肺经引药,豆豉发散郁热,所以得药即汗而热减。

4.热毒疮疡 昊某,男,11岁。初诊:1962年6月10日。主诉:患者于三天前突恶寒发热,两天后右上臂阵发性针刺样疼痛。西医诊断为右上臂脓肿败血症。予抗感染治疗,并将右上臂脓肿切开引流。但病员仍高热,应邀会诊。诊查:体温39℃,形寒发热,口略渴,汗出。脉滑数,舌质红润,微有黄苔。辨证、治法:邪热在卫气之间,当以辛凉透解,清热解毒为治。处方:淡豆豉10克 焦栀子10克 荆芥10克 紫地丁15克 银花30克 连翘15克 芦竹根30克 枯黄芩10克 竹叶10克 蒲公英30克 乳没各6克 苡仁15克 赤芍药10克。服上方药后体温降至正常,伤口愈合。后去栀、豉、荆芥、乳没之属,加生地、丹皮、知母等续服,半月后病愈出院。(王文雄医案,录自董建华.1990.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北京:北京出版社)

〔按〕本案西医诊断虽为右上臂脓肿,败血症。但中医辨证仍为邪在上焦卫气之间,故当辛凉透解,清热解毒,方用银翘散合栀子豉汤加芦根、竹叶等,因有疮疡肿毒,故在重用银花、连翘的基础上再加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疗疮。药证相合,病必痊愈。  

同名方剂

银翘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组成】双花4钱,连翘4钱,荆芥2钱,杏仁2钱,麦冬2钱,犀角2钱,菊花2钱,玄参3钱,芦根3钱,黄芩3钱,生地3钱,薄荷1钱,甘草1钱半。

【功效】辛凉解热。

【主治】温热病,感冒发热,口渴,头疼,身痛,喉痛,干呕及小儿麻疹初期等。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2钱,芦根汤送下。

【禁忌】忌辛辣。  

银翘散-《镐京直指》卷二

【来源】《镐京直指》卷二。

【组成】连翘3钱,银花3钱,粘子3钱,荆芥2钱,蝉蜕钱半,薄荷1钱5分,生甘草5分,桔梗1钱,广郁金2钱,淡豆豉2钱。

【主治】春温。发热头痛,口渴,右脉浮数过左。

【制法】上为末。

【用法】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