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侧支循环建立
侧支循环的建立与上腔静脉阻塞的部位有关。
静脉侧支循环建立的原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上腔静脉受阻的原因有如下几种:血栓形成、纤维化、外部压迫、肿瘤侵犯等,有良性疾病和恶性疾病之分。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常在肿瘤压迫浸润等因素的基础上发生。可以看出,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肺癌,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其次是淋巴瘤,而其他肿瘤少见。
静脉侧支循环建立的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诊断:出现典型的体征和症状时,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是很易诊断的。当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表现不典型时,应借助于血管造影、核素静脉造影确定阻塞部位及病因。CT 增强扫描是常选用的方法,MRI 也可选用,可显示肿块、血栓和侧支循环。X 线检查最常用,Parish 等报道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80 例的胸部X 线表现:上纵隔增宽占64%,胸腔积液占26%,右肺门肿块占12%,肺炎性浸润占7%,气管旁淋巴结占5%,纵隔肿物占3%,胸部X 线表现正常占16%。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常常发生在肿瘤进展期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病因诊断比较容易,但少部分病人病因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在临床工作中,首先应作出病因学诊断,在病因诊断困难的情况下,也应有充分的临床证据,然后再处理,否则,不宜进行抗肿瘤治疗。
其他辅助检查:X 线检查最常见:纵隔增宽,右肺门肿块,少数肺炎性浸润影。
静脉侧支循环建立的鉴别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支气管肺癌
(二)恶性淋纠瘤
(三)纵隔肿瘤
(四)慢性纤维性纵隔炎
(五)升主动脉瘤
(六)上腔静脉血栓福
诊断:出现典型的体征和症状时,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是很易诊断的。当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表现不典型时,应借助于血管造影、核素静脉造影确定阻塞部位及病因。CT 增强扫描是常选用的方法,MRI 也可选用,可显示肿块、血栓和侧支循环。X 线检查最常用,Parish 等报道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80 例的胸部X 线表现:上纵隔增宽占64%,胸腔积液占26%,右肺门肿块占12%,肺炎性浸润占7%,气管旁淋巴结占5%,纵隔肿物占3%,胸部X 线表现正常占16%。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常常发生在肿瘤进展期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病因诊断比较容易,但少部分病人病因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在临床工作中,首先应作出病因学诊断,在病因诊断困难的情况下,也应有充分的临床证据,然后再处理,否则,不宜进行抗肿瘤治疗。
其他辅助检查:X 线检查最常见:纵隔增宽,右肺门肿块,少数肺炎性浸润影。
静脉侧支循环建立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有一些学者认为,小细胞肺癌和恶性淋巴瘤致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较为多见,迅速进行放疗或化疗可缓解症状,甚至疗效极佳,对这些肿瘤行放疗或化疗72h 之后,肿瘤坏死明显,治疗后再活检常难做出正确诊断。因此,对这些敏感的肿瘤还是争取明确诊断之后再施行治疗。
对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可采用化疗、放疗以及抗凝和外科治疗,前两种方法最常用。首先用姑息措施,卧床时头抬高,应用激素和利尿剂有一定效果。对小细胞肺癌和恶性淋巴瘤引起的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可采用化疗,用氮芥或某些联合化疗大剂量突击方案多可收效。其他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放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放疗总量30~50Gy,几乎90%的病人经3 周放疗后自觉症状改善,甚至完全缓解,但缓解时间短,易复发。放疗后上腔静脉可水肿、穿孔以及纵隔纤维化,但少见。放疗失败可能提示存在血栓形成阻塞。对良性疾病引起的(包括良性肿瘤)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可考虑外科治疗或支架治疗(stent therapy)。总之,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要根据病因选择治疗手段。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