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计数
来自医学百科
(重定向自DC)
中国卫生部医政司编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值如下:
细胞类别 | 成 人 | |
---|---|---|
中性粒细胞 | 法定比例 | 百分率 |
杆状核 | 0.01~0.05 | 1~5% |
分叶核 | 0.50~0.70 | 50~70% |
嗜酸性粒细胞 | 0.005~0.05 | 0.5~5% |
嗜碱性粒细胞 | 0~0.01 | 0~1% |
淋巴细胞 | 0.20~0.40 | 20~40% |
单核细胞 | 0.03~0.08 | 3~8% |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如下:
- 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创伤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
-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减少多见于传染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减少无意义。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怎样看化验单专题[编辑源代码]
关于医学化验单:
常见的化验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