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循环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7日 (一) 15:00的版本 (以“{{百科小图片|bk7wj.jpg|}} 营养心脏本身的血管系(即冠脉系统)中的血液循环。冠脉系统的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Bk7wj.jpg

营养心脏本身的血管系(即冠脉系统)中的血液循环。冠脉系统的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它们运送血液营养心肌细胞。血液流过毛细血管和静脉以后返回右心房。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第一对分支,它的血压较高,血流速度较快,循环路径短,所以冠脉的血液供应相当充分。冠脉循环的正常运转,保证了心脏能不停地进行泵血。

冠状动脉各分支之间有侧支吻合,但人类正常的冠脉侧支较细小,血流量很小。因此一旦冠状动脉的某一分支突然阻塞,就会造成心肌缺血,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如果冠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建立起新的侧支循环以代偿之。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称为冠心病。中国最常见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该病如果是心肌暂时性缺血,会引起心绞痛;如果是冠状动脉被凝血块堵塞,或发生神经痉挛,血液不能流通,这就是心肌梗塞。严重时危及生命。冠心病自古就存在,中国马王堆汉墓女尸是世界上发现的经现代医学证明患冠心病的最早病例。近20多年来冠心病在西文国家已成为流行病,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中国各地区普查表明,40岁以上冠心病的发病率为4~7%。冠心病的防治已为全世界所关注。

冠脉循环

心脏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其营养依靠冠脉循环供应。因此冠脉循环在各个器官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解剖学、血流动力学和调控机制等方面,与其它器官循环相比,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

心肌的血液供应来自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冠状动脉,经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最后经冠状静脉窦或心前静脉进入右心房,冠状动脉在心外膜中的分支常常垂直穿入心肌层在内中分支,或垂直穿过心肌层在心内膜中分支,这种结构特点使这些血管在心肌收缩时易受到挤压致血流量减少,甚至中断血流。冠脉循环的毛细血管网极为丰富,毛细血管与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当心肌纤维发生代偿性肥厚时,心肌纤维直径增大,但毛细血管数量并无相应增加,故肥厚的肌较易发生缺氧。冠状动脉同一分支的近、远端或不同分支间有侧支互相吻合。在人类,这些吻合支在心内膜下较多,而心外膜下甚少。吻合支的口径均细小,血流量极少。因此当冠状动脉阻塞时,不可能立即建立侧枝循环,常导致心肌梗塞。如果某一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逐渐减少的,则上述吻合支可于数周内逐渐扩大,使血流量增加,从而建立新的有效侧枝循环。这是冠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重要代偿过程。但是侧枝循环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较大的冠脉分支突然堵塞,往往可致心肌缺血,甚至危及生命。

(二)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

1.冠状循环途径短,血流快 血流从主动脉根部起,经过全部冠状血管到右心房仅需几秒钟。

2.冠状循环的血流量大 在安静状态下,人体冠状动脉血流量200~250ml/min,占心输出量的4%--5%。当心肌活动增强时,冠脉血流量相应增加,冠脉最大限度扩张,可使冠脉血流量增加到300~400ml/min.100g心肌,为安静状态冠脉血流的5倍。

3.冠脉循环的血压较高 由于冠脉开口于主动脉根部,主动脉内压可直接传到冠脉内,再加之其途径短,因而在冠脉血管较细的分支内,其压力仍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4.冠脉循环血流在每一心动周期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心肌的节律性收缩对冠脉循环血流影响很大,尤其是左冠状动脉,当左心室收缩时,心室壁张力升高,可将肌纤维之间的小血管压闭,增加了血流阻力,冠脉循环血量突然下降,在动脉端甚至倒流;当左心室舒张时,心室壁受到的压力减低,冠脉血管开放,血流量逐渐增多。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