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样皮炎
疱疹样皮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大疱性皮肤病,它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病程呈慢性经过、皮疹形态多样、对称分布、剧烈瘙痒、预后良好。
疾病病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关于疱疹样皮炎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有定论,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患者免疫异常及小肠病变有关。
(1)免疫异常
在患者的皮损和正常皮肤真皮层有免疫物质沉积,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它们呈颗粒状。另外,大约70%的患者血中可以找到特殊的抗体及免疫复合物。这些均提示疱疹样皮炎与患者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2)肠病变
约70%~90%的患者有小肠病变,临床表现为大便溏泻,做大便常规检查,会发现很多脂肪小颗粒,这说明患者肠功能异常。做组织病理检查,会看到小肠粘膜的绒毛萎缩变平,粘膜下有淋巴细胞浸润,如果患者吃了含面筋(学名谷胶,又名麦胶)的食物,如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就会使患者皮肤症状及肠功能异常加重,假如给予不含面筋的食物,皮损和肠功能异常就会改善。这说明疱疹样皮炎患者存在对谷胶的敏感性。
症状体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瘙痒是否剧烈,有无反复发作、发热等。检查病损形态、部位,是否对称、呈多形性,有无丛集倾向,注意尼可斯基征,有无其他伴发疾病等。
诊断检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周围血及疱液涂片检查嗜酸粒细胞。
2.皮肤活体组织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查基底膜区和真皮乳头浅层有无IgA沉积。
3.必要时作钡餐X线检查,注意有无小肠吸收不良现象。
治疗方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去除可疑病因,积极治疗内部疾病,忌用碘、溴等药物及含碘食物,宜进无谷胶饮食。
3.内用药氨苯砜100~150mg/d,见效后逐渐减至维持量,持续一段时间。服药期间须定期查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肝功能;重症者可并用糖皮质激素。
4.对症使用外用药。
某些疱疹样皮炎患者通过严格而长期的(如6~12个月)无谷胶饮食,不用或少用药物治疗也可控制病情。氨苯砜50mg,每日2次或3次口服,或100mg每日1次,可在1~3天之内缓解瘙痒等症状。若症状无改善,氨苯砜剂量可在1周之内增加到100mg,每日4次。大多数患者可在50~150mg/d的剂量下控制病情。磺胺吡啶虽然没有氨苯砜效果好,但也可作为另一种治疗药物,起始口服剂量为2~4g/d,维持剂量为1~2g/d。秋水仙碱可作为另一种治疗方法。
接受氨苯砜和磺胺吡啶治疗的疱疹样皮炎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前4周,每周要检查血常规,以后8周,每2~3周检查1次,继之每12~16周检查1次,因为随时可能发生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最常见的副反应。这些副反应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患者非常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或肝脏毒性反应罕见。如果使用氨苯砜治疗引起溶血,明显心肺功能障碍或周围神经病变,应考虑改用磺胺吡啶。磺胺吡啶一般不会引起溶血。
疱疹样皮炎的外治法
渗液少而瘙痒明显者,可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或1%冰片炉甘石洗剂外涂,也可外扑石珍散。 皮疹泛发,渗液较多,糜烂、结痂者,或有继发感染者,可用金银花、野菊花、苦参、黄柏、九里明各120克,薄荷60克(后下),煎水作温水药浴。 经药浴后渗液减少者,可外涂青黛散油或黄连素锌氧油。
用药安全网提示
禁忌
注意避免碘剂、溴剂的药物。注意避免谷胶饮食。
护理
1、宜食无谷胶(面筋)饮食,宜吃大米或粗粮。
2、避免吃含碘剂、溴剂的药物(如华素片)和食物(如紫菜、海带);减少食盐摄入。
3、忌用含有谷胶,如麦类制作的食物。
4、定时剪指甲,防止感染,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保持床单的平整干燥。
5、注意劳逸结合,放松情绪,忌忧愁恼怒及思虑过度。
预防常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部分病人对谷胶过敏,限制Y胶饮食后,病情可自然好转,同时亦应避免含碘、溴、氯的食物、药物。用DDS期间,要定期检查血象及肝功能,有白细胞减少或肝功能损害时,要停药,而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