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涉痛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6日 (日) 05:36的版本 (以“{{百科小图片|bkkep.jpg|}} 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为内容创建页面)
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reffered pain)。例如阑尾炎的早期,疼痛常发生在上腹部或脐周围;心肌缺血或梗塞,常感到心前区、左肩、左臂尺侧或左颈部体表发生疼痛;胆囊疾患时,常在右肩体表发生疼痛等等。
牵涉痛是内脏痛觉的一种重要生理特性,引起牵涉痛的结构基础可能是:(1)病变脏器的初级感觉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终止于特有的二级神经元,另一方面以侧支终于有关躯体结构感觉传导的神经元。(2)病变脏器与相应躯体结构的初级感觉纤维终于同一个二级神经元;(3)初级感觉神经元周围突有不同侧坛分布于内脏及相应躯体结构。
引起牵涉痛的两种机制假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会聚学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此学说认为由于内脏和体表的痛觉传入纤维在脊髓同一水平的同一个神经元会聚后再上传至大脑皮质,由于平时疼痛刺激多来源于体表.因此大脑依旧习惯地将内脏痛误以为是是体表痛,于是发生牵涉痛.
(2)易化学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此学说认为内脏传入纤维的侧支在脊髓与接受体表痛觉传入的同一后角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从患痛内脏来的冲动可提高该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对体表传入冲动产生易化作用,使微弱的体表刺激成为致痛刺激产生牵涉痛。
总结:目前认为牵涉痛的发生与这两种机制都有关。
牵涉痛的生理意义[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可利用牵涉痛来寻找真正的病因.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体表疼痛 心前区 左上腹 右肩胛 腹股 上腹部
部 位 左臂尺侧 肩胛间 沟区 或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