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氯雷他定

来自医学百科

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的主要活性代谢物,属于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商品名芙必叮,是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第一个第三代抗组胺药,其药理作用与氯雷 他定相似,但作用更强,副作用更少。具有长效抗组胺作用,但不会阻滞心脏钾通道,从而改善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安全性。最大特点是无镇静作用、无心脏毒性。主要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相关症状。不良反应很小。本品价格更为昂贵,患者应根据情况及医师建议购买。

地氯雷他定结构式

临床应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用于缓解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及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全身及局部症状。

另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扑尔敏等)具有嗜睡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等)镇静作用轻微,但部分患者可表现出心脏毒性,第三代抗组胺药物最大特点为无镇静作用且无心脏毒性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心脏毒性以阿司咪唑最为明显,现已不用,其中氯雷他定算安全药物,但部分患者还是会出现心悸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品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头晕头痛、困倦、口干乏力等。

禁忌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对本产品过敏者禁用。 

用法用量[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成人及12岁以上的青少年:口服每日一次,每次mg(一片)。   

注意事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由于抗组胺药能清除或减轻皮肤对所有变应原的阳性反应,因而在进行任何皮肤过敏性试验前48小时,应停止使用本品。
  • 肝损伤膀胱颈阻塞、尿道张力过强、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应遵医嘱用药。  
  • 孕妇用药:给予34倍人体临床推荐剂量的地氯雷他定,未发现对大鼠总体生育能力有影响。 在动物试验中未发现地氯他定有致畸变和致突变作用。由于尚无孕妇使用地氯雷他定的临床资料,怀孕期内使用地氯雷他定的安全性尚未确定,除非潜在的益处超过可能的风险,怀孕期内不应使用地氯雷他定。
  • 地氯雷他定可经乳汁排泌,因此不建议哺乳期妇女服用地氯雷他定。  
  • 地氯雷他定对12岁以下的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确定。  

药物相互作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药物过量[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服药过量刊,应考虑采取标准治疗措施去除未吸收的活性成分。建议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

在一项对成人和青少年进行的多剂量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接受高达45mg的地氯雷他定(临床实际用量的9倍),临床上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有使心电图Q-Tc间期延长的可能。

地氯雷他定不能通过血液透析排除;是否可以通过腹膜透析排除尚不可知。

药理学[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药理作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品为非镇静性的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是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物,可通过选择性地拮抗外周H1受体,缓解过敏性鼻炎或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相关症状。另外,体外研究结果,本品可抑制组胺从人肥大细胞释放。动物研究提示,本品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毒理研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给药剂量达250mg/kg时出现死亡(按AUC计算,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产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推荐日口服剂量的120倍),小鼠经口给药LD50为353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地氯雷他定约为临床推荐剂量的290倍)。猴经口给药剂量达250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地氯雷他定约为临床推荐剂量的810倍)时,未出现死亡。

生殖毒性

本品经口给剂量达24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液剂量下AUC的130倍)时,对雌性大鼠生育能力无影响;经口给药剂量为12mg/kg日(地氯雷他定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45倍)时,出现雌鼠受孕率下降、雄鼠精子数减少、精子活力降低和睾丸组织学改变,表明雄性大鼠生育力降低;经口给药剂量为3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8倍)时,对大鼠生育力无影响。

大鼠和家兔经口给予本品,剂量分别达48和60mg/kg/日(地氯雷他定达到及其代谢物的暴露分别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210和230倍)时,未见致畸作用。雌性大鼠给药剂量为24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120倍)时,可见植入前丢失率增加、植入数和胚胎数减少:给药剂量为9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50倍)或以上时,可见仔鼠体重减轻翻正反射减慢,给药剂量为3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7倍)时,本品对仔鼠发育无影响。但目前尚无充分的和严格对照的孕妇临床研究资料,因为动物生殖试验并不总能预测人的反应,除非确实需要,在怀孕期间不应使用本品。

本品可通过乳汁分泌,因此应根据该药对母亲的重要性决定是否停止哺乳或停药。

致癌性:通过氯雷他定的研究对本品的潜在致癌性进行了评估。小鼠和大鼠分别连续经口给予氯雷他定18个月和2年,雄性小鼠给药剂量达40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3倍)时,肝细胞瘤(包括腺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雄性大鼠给药剂量为10mg/kg/日,雌性和雄性大鼠给药剂量为25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30倍)时,肝细胞瘤发生率显著升高。以上发现与地氯雷他定长期给药的临床相关性尚不明确。  

药代动力学[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文献报导,地氯雷他定口服后30分钟可测得其血浆浓度,约3小时后可被良好吸收并达最高血药浓度。其消除半衰期约为27小时。地氯雷他定的蓄积程度与其半衰期(约27小时)及每日一次的服药间隔一致,地氯雷他定的血药浓度及AUC在5mg-20mg范围内与剂量成正比。

地氯雷他定可与血浆蛋白中等程度结合(83%-87%)。每日1次口服5mg-20mg连服14天,无证据表明存在有临床相关意义的药物蓄积

在一项服用7.5毫克地氯雷他定的单剂量研究中,食物(高脂肪、高热量早餐)对证据表明存在有响。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参考文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药理学》杨宝峰主编
  • 《新编药物学》第17版.陈新谦主编
  • 第三代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中国新药杂志2005年第14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