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胸水

来自医学百科

血性胸水是指胸水外观呈明显血性.大于15%的漏出液和超过40%的渗出液可为血性.红细胞计数在5000~100000/μl之间,仅需5000~10000/μl的红细胞即可使胸水呈红色,而且仅需1ml血液即可使500ml胸水呈血性.肉眼血性胸水的红细胞>100000/μl;血性胸水提示创伤,恶性肿瘤肺栓塞.

血性胸水的原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血性胸水红细胞比容>50%提示为血胸.多见于创伤,偶见于自发性气胸主动脉瘤破裂、胸膜转移癌、胸膜间皮瘤血液病、炭疽胸膜炎肺吸虫病结缔组织病结核性胸膜炎

血性胸水的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胰性胸水

胰性胸水约40%位血性,是假性囊肿内部出血所致,慢性酒精性胰腺炎的胸水也可为血性

2、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可引起胸膜粘连带内的血管破裂引起血胸

3、肿瘤恶性肿瘤并发血性胸水很常见,肺癌占4.2%,其次为乳癌淋巴瘤及其他肿瘤胸膜转移

胸膜间皮瘤和其他罕见肿瘤为0.5%。

4、结核性胸膜炎

多为渗出性,少数为血性胸水。病变引起胸膜炎浸润,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增生渗血,或结核结节直接引起血管壁坏死或血管破裂出血

5、外伤包括主动脉瘤破裂、食管破裂等引起的大出血,进入胸膜腔致血性胸水。

血性胸水的鉴别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肺癌胸水:是中晚期肺癌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最初可能对生活质量影响还不大,但随着病程进展,会引起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症状,对病人的危害甚至超过了肺癌本身。肺癌胸水症状为:肿势严重,兼见气粗喘满,痰唌臃盛,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坐位,不能躺卧,呼吸困难,可见三凹症,患者极为痛苦,有濒死感,病情危急,为水在胸中,压迫肺脏。

恶性胸水:泛指恶性肿瘤胸膜转移胸膜自身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同癌症感染疼痛心包积液等均属癌症晚期的常见并发症。大量胸水所致的压迫性肺不张、限制性通气障碍、呼吸衰竭和回心血量的减少又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渗出性胸水渗出性的病因很多,归纳起来为两大类:一类是炎症性病变所致,如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胸膜引起感染性炎症,导致胸腔积液,或由于肺栓塞胰腺炎结缔组织疾病等非感染性炎症引起胸腔积液;第二类是肿瘤性,如癌肿长在胸膜长或转移侵犯胸膜引起积液,可见于胸膜间皮瘤、肺癌、乳房癌、胃癌等。漏出性胸腔积液的病因,可以是全身性疾病,如低蛋白血症过敏性疾病,也可以是某器官的病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肝阿米巴病胸导管破裂等。

漏出性(水胸)胸腔积液:当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症,肝硬化等形成低蛋白血症导致胶体渗透压降低和水钢潴留而引起胸水;任何原因的上腔静脉梗阻,发生胸腔漏出性积液;部分引起腹水的疾病、经膈肌淋巴引流入胸腔造成胸水。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部胀闷,气促及原发病的表现,查体有胸腔积液体征。胸水为无透明,相对密度<1.016,蛋白含量在30g/L以下,胸水和血清蛋白量的比值小于0.5;胸水的乳酸脱氢酶低于200U/L,胸水和血清的乳酸脱氢酶比值小于0.6;葡萄糖含量与血糖相仿;胸水中白细胞常完全工于1X10/L,无致病菌

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是机体对结核菌蛋白成分高度过敏的反应,为儿童和青少年原发感染或继发结核病累及胸脯膜的后果。临床上起病可较急,亦可缓渐,有发热,胸痛,干咳,同时有疲乏消瘦食欲缺乏盗汗结核中毒 症状。干性胸膜炎阶段,胸痛随深呼吸和咳嗽时加剧,胸膜摩擦音为重要体征。随着胸腔积液量的增多,患者渐感气短,胸液为草黄色透明或舟混浊,呈毛玻璃状,较解放后 积液可为深黄色混鼝,胸液相对密度常在1.016以上,白细胞总数为1~2X10/L,急性期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期则以淋巴细胞占多数,间皮细胞一般少于1%;蛋白含量在25g/L以上,糖含量多在2.8mmol/L以下;胸水中溶菌酶腺苷酸脱氨酶增高;胸液涂片和集菌均易找到结核菌,培养法约有1/3阳性。胸膜活检1/2病例可见干酪或非干酪肉芽肿组织,当胸膜有炎性粘连时,可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

1、胰性胸水

胰性胸水约40%位血性,是假性囊肿内部出血所致,慢性酒精性胰腺炎的胸水也可为血性

2、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可引起胸膜粘连带内的血管破裂引起血胸

3、肿瘤恶性肿瘤并发血性胸水很常见,肺癌占4.2%,其次为乳癌淋巴瘤及其他肿瘤胸膜转移,

胸膜间皮瘤和其他罕见肿瘤为0.5%。

4、结核性胸膜炎

多为渗出性,少数为血性胸水。病变引起胸膜炎性浸润,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增生渗血,或结核结节直接引起血管壁坏死或血管破裂出血

5、外伤包括主动脉瘤破裂、食管破裂等引起的大出血,进入胸膜腔致血性胸水。

血性胸水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积极防治原发病。胸腔积液胸部或全身疾患的一部分,因此积极防治原发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积极参加各种适宜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注意生活调摄。居住地要保持干燥,避免湿邪侵袭,不恣食生冷,不暴饮暴食,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得病后,及时治疗,避风寒,慎起居,怡情志,以臻早日康复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