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葛根汤
出处[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分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解表剂-辛凉解表
组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升麻(300克) 芍药(300克) 炙甘草(300克) 葛根(450克)
方论[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方中升麻、葛根辛凉解肌,解毒透疹;芍药和营泄热;甘草益气解毒,调和诸药。四味合用,共奏辛凉疏表,解肌透疹之功。
功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解肌透疹。
主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麻疹初起。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本方除用治麻疹外,亦治带状疱疹、单纯性疮疹、水痘、腹泻、急性细菌性痢疾等属邪郁肌表,肺胃有热者。)
用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克 ,用水一盏半,煎取一中盏,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一日二三次。以病气去,身清凉为度(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禁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若麻疹已透,或疹毒内陷而见气急而粗、喘息抬肩、鼻翼煽动者,则当禁用。
方解[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麻疹之疾,是由小儿肺胃蕴热,又感麻毒时疫之邪所致。若麻疹初起,又遇外
邪袭表,抑遏疹毒外达之机,以致疹发不出,或疹出不畅。麻毒、外邪犯肺,邪正相争,清肃失调,故初起可见身热头痛、咳嗽、脉浮数等肺卫症状;风邪疹毒上攻头面,故目赤流泪;热灼津伤,则口渴、舌红苔干。治当辛凉解肌,透疹解毒。方中升麻辛甘性寒,入肺、胃经,解肌透疹,清热解毒为君药。葛根味辛甘性凉,入胃经,解肌透疹,生津除热为臣药。二药相配,轻扬升散,通行肌表内外,对疹毒欲透未透,病势向外者,能因势利导,故为透达疹毒的常用组合。方中芍药当用赤芍,味苦性寒而入血分,清热凉血之中兼能活血,用以解血络热毒,为佐药。使以炙甘草调和药性。四药配伍,共奏解肌透疹之功。
化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麻疹其邪属热,初起治宜透邪外出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本方清疏之力皆弱,临证时可选加薄荷、荆芥、蝉蜕、牛蒡子、银花等,以增强透疹清热之功。若因风寒袭表不能透发,兼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苔薄白等症,宜加防风、荆芥、__柳以发表透疹;麻疹未透,色深红者,宜加紫草、丹皮、大青叶以凉血解毒。
附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附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方为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疹发不出或出而不畅,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文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6:“足阳明之脉,抵目夹鼻,故目痛鼻干。其不能眠者,阳明之经属胃,胃受邪则不能安卧,此其受邪之初,犹未及乎狂也。无汗、恶寒、发热者,表有寒邪也。药之为性,辛者可使达表,轻者可使去实。升麻、葛根辛轻者也,故用之达表而去实。寒邪之伤人也,气血为之壅滞,佐以芍药,用和血也;佐以甘草,用调气也。”
原书主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2:“大人、小儿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已发及未发。”
〖方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