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为每年的3月24日。是为了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
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1]。
由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结核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菌,从而给防治结核病带来突破。
当时结核病正在欧洲和美洲猖獗流行,由于科赫氏发现了结核杆菌,为以后结核病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为可能消除结核病带来了希望。尽管本世纪50年代有效的抗结核药物问世,但世界大多数人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服务措施。从1882年科赫氏发现了结核菌以来至少有2亿人被结核病夺去了生命。
1982年,是纪念科赫氏发现结核菌100周年,为了纪念科赫的伟大发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IUATLD)共同倡议,将每年的3月24日确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2]。
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以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
目的[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这一机会,呼吁采取进一步行动,调动结核病患者或其所在社区、政府、民间社团、卫生保健提供者和国际伙伴,加入到结核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中来,并普及人们关于结核病的知识,同时协助采用新颖方法,确保每个结核病患者获得结核病诊断、治疗和治愈。
目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要在2005年全球肺结核病例的诊断率达到70%,治疗率达85%,到2015年全球肺结核病例减少50%[3]。
主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99年】
阻止结核病的蔓延。
【2000年】
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结核病。
【2001年】
积极发现、治愈肺结核病人.
【2002年】
遏制肺结核,同贫困作斗争。
【2003年】
短程督导化疗治愈了我,也将治愈你。
【20004年】
控制结核病,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
【2005年】
WHO考虑各个国家情况不同,没有提出明确的主题,但强调基层医生的作用。
中国主题:防治结核,早诊早治,强化基层[4]。
【2006年】
【2007年】
结核流行广泛,控制从我做起。
【2008年】
控制结核,人人有责。
【2009年】
控制结核,人人有责(——关注农民工,共享健康)。
【2010年】
遏制结核,健康和谐。
【2011年】
遏制结核,共享健康。
【2012年】
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
【2013年】
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1]。
口号“遏制结核,奋斗终生”[6]
【2014年】
口号:“关怀三百万弱势患者”[7]。
现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自1990年以来全球结核病死亡率下降了45%,发病率也呈下降趋势[7]。
2012年,约有86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130万人死于结核病。
2013年,估计有 900 万人染上结核病,其中半数以上(56%)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还有四分之一在非洲区域,该区域与人口相对应的病例和死亡比率也最高。印度和中国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 24%和 11%。 约 60%的结核病病例和死亡发生在男人中,但妇女的疾病负担也很高。在 2013 年,估计有 51 万妇女死于结核病,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为艾滋病毒阳性。同年,有 8 万艾滋病毒阴性儿童死于结核病。
在 2013 年染上结核病的 900 万人中,估计有 110 万人(13%)为艾滋病病毒阳性。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结核病的人数在不断减少且该趋势几乎已保持了近 10 年。在艾滋病毒阳性者中,每 5 例艾滋病毒阳性结核病病例和结核病死亡中就有 4 例发生在非洲区域。
据估计,全球有 3.5%的结核病新病例和 20.5%接受过抗结核治疗的病例在 2013 年罹患耐多药结核病。
共有9.7 万名患者在 2013 年开始接受耐多药结核病治疗,这是 2009 年的三倍。但是,3.9 万名患者(另加上以往数年内发现的未知人数)还在排队等待,而且在 2012 年至 2013 年期间,诊断与治疗之间的差距在 若干国家有所扩大[8]。
此外,每年约有300万因结核病病倒的人员依然被卫生系统“漏掉”,或是因为没有得到诊断,或是因为诊断之后没有作出报告[9]。
成果[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 1990 年至 2013 年期间,全球结核病死亡率估计减少了 45%,同期内的结核病患病率减少了 41%。
世卫组织所有六个区域和 22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的多数国家已在整体上实现遏制和扭转结核病发病率的 2015 年千年发展目标。在世界范围内,结核病发病率在 2000 年至 2013 年期间每年平均减少约 1.5%。
在世卫组织的六个区域中,有两个已实现 2015 年减轻结核病疾病负担的所有三项具体目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美洲区域和西太平洋区域。东南亚区域似乎正在按计划实现所有三项具体目标。在非洲、东地中海和欧洲区域,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但下降速度不足以达到相关具体目标。
最近期的治疗结果数据涉及 2011 年开始接受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患者。全球治疗成功率为 48%。27 个耐多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有 5 个达到了≥70%的治疗成功率: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缅甸、巴基斯坦和越南。卫生系统薄弱、缺少有效的疗法以及治疗方面的其它挑战造成治愈率低得不能被接受,而且资金供应不足严重影响了耐多药结核病 的应对工作。迫切需要处理这些障碍[8]。
2014年,世卫组织表示,虽然全球结核病防治工作成就显著,不过受经济及医疗水平限制等因素影响,全球每年罹患结核病的人数估计达到900万,其中三分之一患者无法获得所需治疗。这些患者多集中于南亚及非洲地区。柬埔寨依然是肺结核病的高发国家,也是肺结核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每年有9300名柬埔寨人,或者说每天有25名柬埔寨人死于肺结核病。该国每年有约6万人感染肺结核病,其中三分之一未被发现[5]。
2013年结核病的10个事实[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2013年有900万人罹患结核病。但是,结核病既可预防又可治愈。
2、2013年,共计150万人死于结核病(包括36万艾滋病毒携带者)。
结核病仍是全世界的首要传染病杀手之一。约95%的结核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它还是导致15至44岁妇女死亡的五大原因之一。
3、2013年,全球约有高达8万名艾滋病毒阴性儿童死于结核病。
儿童结核病往往被卫生提供者所忽视,且难以诊断和治疗。由于成人因结核病而死亡,导致约1000万名儿童成为孤儿。
每四例艾滋病毒携带者死亡中就有一例是由结核病所致。但在过去九年中(2005至2013年),通过协调结核病和艾滋病毒服务,以发现、预防和治疗双重感染患者,约有480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
5、罹患结核病的人数在不断减少,结核病死亡率自1990年以来下降了45%。
例如,在过去20年中,巴西和中国已显示出结核病病例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在此期间,中国的死亡病例减少了80%。
6、2013年报告的结核病例中,大约80%出现在22个国家。
结核病遍布世界各个角落。2013年,56%的新发病例出现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人均新发病例比例最高的是非洲。该疾病从未在任何国家消除。
7、标准治疗对耐多药结核病无效,该疾病治疗困难且费用高昂。
在世卫组织所调查的国家中,几乎无一例外都有耐多药结核病存在问题。导致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对抗结核药物的不当使用或错误使用。
8、估计2013年共有48万人患有耐多药结核病。
在某些病例中,不良治疗可能会导致发展为更加严重的耐多药结核病。广泛耐药结核病是一种有效可用药物更少的结核病。
9、2000年至2013年间,通过结核病诊断和治疗,大约已使3700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
2012年,86%的结核病患者接受治疗并成功治愈。
10、全世界正在按计划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为结核病设定的2015年具体目标。
千年发展目标中的结核病具体目标是阻止和逆转全球发病率[10]。
结核病[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结核病(Tuberculosis)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全身性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症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力低下时方始发病。 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除少数可急起发病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 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 可出现以下症状:
- 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 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
- 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
肺结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常有慢性全身症状如低热、疲乏、厌食、消瘦、盗汗等。女性可出现月经不调。慢性咳嗽、咯痰、胸痛或咯血。有些病人出现急性症状,如发热、寒战、胸痛、肌痛。有的病人以咯血为首发症状,但应注意有些病变进展到相当广泛的病人而无自觉症状。在原发感染后可出现胸膜炎。肺结核病的体征如各种呼吸音的改变以及啰音的出现都是非特殊性体征,不具诊断意义。
肺外结核的全身症状有体重减轻、疲乏、不适、发热及出汗等。局部症状则依所侵犯部位而有所不同。
泌尿生殖器结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肾结核由肾乳头溃疡开始,以后破溃到肾盂并播散到输尿管及膀胱。早期无症状或症状很轻。累及膀胱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终末性血尿常为早期症状,病变累及输尿管可引起输尿管阻塞及肾破坏。男性患者病变可波及到前列腺、精囊和付睾;女性可累及卵巢、输卵管和子宫。
骨、关节结核病[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胸、腰椎结核可有局部疼痛、脊椎变形,脊柱运动受限,出现脓肿或截瘫,腰椎部冷脓肿可在腹股沟处形成疝气样肿物。疼痛与病变范围相比较轻,但常可引起神经根的刺激,椎体可发生压缩性塌陷。髋骨结核可有疼痛、跛行、膝关节肿胀。
胸壁冷脓肿,是肋骨周围脓肿,由胸膜干酪病灶引起胸膜淋巴结炎,波及胸部软组织而发病。可有胸壁肿胀、局部压痛,侵及皮肤时可形成瘘管。
喉结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化学治疗以前的重症肺结核病人多合并喉结核,病菌侵入会厌,影响会厌壁则出现咽下痛。吞咽困难。累及声带则出现声音嘶哑。
支气管内膜结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可有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哮喘、咯血,若支气管腔阻塞,则发生肺不张。
颈部淋巴结结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是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淋巴结肿大、干酪化可形成溃疡瘘孔型。淋巴结可呈单个肿胀也可融合在一起,肿大淋巴结上方皮肤不红不痛,压迫时可有疼痛。形成脓肿时有波动感,呈弹性硬度。
肠结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肺结核化学治疗前约 1/2患者合并肠结核,可有腹泻、便秘或交替性便秘、腹痛、严重食欲不振、消瘦、贫血、发热等。
肛门周围脓肿和痔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是直肠粘膜形成结核性溃疡而累及直肠周围深部组织形成的脓肿,自溃后形成痔瘘,多因续发感染而使症状加重,局部红肿、疼痛,也有恶寒高热。
结核性胸膜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发热、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高热、胸痛为最明显症状,患侧吸气时疼痛加重。
结核性腹膜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发病多缓慢,症状不明显,多呈微热,但也有高热者。腹部膨隆而轻度疼痛。回盲部和脐周多有压痛。渗出型有腹水征;结节型因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可引起肠系膜粘连,腹内有包块形成。
结核性脑膜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乳幼儿由原发结核的早期血行播散引起者潜伏期短,有头痛、食欲不振、倦怠、精神呆板,以后可突然发热、头痛、呕吐、对光及声音易兴奋、脑压高,可有痉挛发作。颈部强直,腱反射亢进,划足底试验、划外踝试验、屈髋伸膝试验、屈颈试验等可阳性,意识由模糊进入昏迷。
结核病的分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结核病分为五类
- 原发性肺结核(代号--Ⅰ),包括原发性肺结核综合症及胸内淋巴结核;
- 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Ⅱ),包括急性粟粒性、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 继发型肺结核(代号--Ⅲ),是肺结核病中的一个主要类型,病变可以含有增殖、浸润、干酪以及空洞等不同的病理改变;
- 结核性胸膜炎(代号--Ⅳ),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
- 其他肺外结核(代号--Ⅴ),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等。
艾滋病和结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艾滋病容易继发结核菌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些发达国家结核病疫情原已显著下降,但由于艾滋病的流行,卡氏肺孢子虫、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结核病患者有所增多。而发展中国家在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中,主要并发症是结核菌感染,常见的是原有的陈旧性结核病灶复烯(内源性复发)。同时患有肺结核与艾滋病,其诊断困难,疗效差,病死率高。
治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对发现的病人要早期开始治疗,合理地联合用药,剂量要适宜,并达到要求的时间,可使病人治愈而很少复发,病人治疗后结核菌也不会产生耐药性。
化学疗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参看:抗结核药物治疗
用化学和生物制剂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又称化学疗法,是现代结核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其它治疗方法均为辅助治疗。化疗是控制结核病传播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最主要武器。化学药物目前常用的杀菌药为利福平(定)、异烟肼;灭菌药为吡嗪酰胺、链霉素、抑菌药为乙胺丁醇、对氨柳酸钠、氨硫脲;乙(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等只在有耐药的病人时使用。
中国目前结防规划采用的是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服药方法是隔日服药。短程督导化疗分为两个阶段:强化期和继续期。强化期为杀菌阶段,即在治疗开始时的2-3个月,联合应用4-5种抗结核药,以便在短时间内尽快杀灭大量繁殖活跃的敏感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继续期为巩固治疗阶段,即在强化期之后的4-6个月内,继续消灭残留的结核菌,并减少和避免复发机会。
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和链霉素(S)。在强化期几乎全部被采用,而在继续期则选择其中的2-3种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服药方法都采用隔日服药,以便于督导化疗的实施,使病人能全程,不间断地服药,以提高治愈率。
现在以利福平为代表的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更臻完善,只要人们能够提高对结核病认识,及时发现,正规治疗,其疗效可达95%-100%。
长程疗法
强化阶段利用链霉素、异烟肼、对氨柳酸或链霉素、异烟肼、乙胺丁醇三药进行治疗,2-3个月后达巩固阶段,继续使用异烟肼和对氨柳酸或异烟肼和乙胺丁醇治疗到一年或一年半。
短程疗法
强化阶段利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异烟肼四种药物治疗2-3个月后达巩固阶段,继续使用利福平、乙胺丁醇或利福平、异烟肼治疗到满6-9个月后停药。肺外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时短程疗法可以延长用药到一年。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要完全配合医生,坚持规则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切不可中断,如遇药物反应等特殊情况应及时告诉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继续服药,同时,抗痨药物对初治肺结核病人疗效显著,在服完1-2个月后,病人往往症状消失或减轻,此时如自行停药,则将造成复治、难治,甚至导致长期慢性排菌而丧失了痊愈的机会。
2、要定期复查,尤其是痰结核菌检查,因为痰菌的多少、有无,直接关系到病情的转归,而其它检查能反映病人的身体状况,从而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改进治疗措施,有利于病人康复。
3、服药期间,注意休息,增添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增强自身体质。
4、个别病人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食欲减退、头晕耳鸣、关节疼痛、皮肤搔痒或其它不良反应时,一旦出现要及时就诊。
5、要安排好生活起居,早睡早起,不从事重体力劳动,防止过度疲劳,加强营养,多吃新鲜的鱼、肉、鸡蛋、牛奶、水果、蔬菜等,忌吸烟、酗酒、辛辣食品。
6、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忧郁、孤独的心理,进行必要的文娱和消遣活动来分散以疾病的注意力,以消除不良心理。
预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卡介苗接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卡介苗的接种对于预防细胞免疫不全的婴儿及儿童发生血行性播散性肺结核──粟粒性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具有明显作用。严格执行卡介苗接种制度对于减少婴儿、儿童发生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病有肯定作用。
结核病人接触者预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肺结核病人要遵医嘱全程规则地服药,一般经正规治疗2周后传染性下降95%. 结核病人接触者可到结核病定诊单位进行检查,排除一下患病的可能。同时做好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做一次彻底的消毒。根据结核杆菌耐寒冷、耐干热、但不耐湿热的特点,将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毛巾、衣物、手帕、口罩等物品煮沸10-15分钟;对书籍、棉被、化纤衣物等不能用水煮的物品,可在阳光下曝晒4-6小时,或用紫外线灯消毒两小时。此外,也可用来苏水等消毒液消毒。对患者居住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2、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实行分食制、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毒等。
药物预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 + + +)、与开放性结核病人接触者、矽肺病人、肾病血液透析病人、糖尿病病人、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病人,为了消灭较为活动的休眠结核菌,可用异烟肼口服(成人1mg/kg,儿童10mg/kg),连用1年,以减少结核病复发的机会。
药物预防的目的
药物预防的目的,主要是对那些已经感染结核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进行预防性服药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因为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感染结核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结核菌毒力强而抵抗力低则容易发生结核病,反之则暂时不发病,而在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才可能发病,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10%左右。
药物预防的对象
1、家庭中出现了肺结核病人并与病人密切接触的、结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的少年儿童。
2、X线胸片有较明显的非活动性肺结核病灶,而以前没有经过抗结核治疗的人。
3、5岁以下儿童或青春期少年,结素试验出现强阳性反应者。
4、结素皮试反应强阳性并有高度发病可能的人(如长期服用皮质激素、长期进行放射治疗、糖尿病人、矽肺病人等)。
5、爱滋病毒感染伴结素反应阳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