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
基本介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形象思维(imaginalthinking)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按发展水平分种形态:
(1)学龄前儿童(三至六七岁)的思维,只反映同类事物中一般的东西,不是事物所有的本质特点。
(2)成人在接触大量事物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
(3)也称“艺术思维”。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形象的过程。
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要的思维方式,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像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艺术思维。
定义介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形象思维是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体系进行感受、储存的基础上,结合主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识别(包括审美判断和科学判断等),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包括文学语言、绘画线条色彩、音响节奏旋律及操作工具等)创造和描述形象(包括艺术形象和科学形象)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
从文学艺术创作角度分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所谓形象思维,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作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审美水平。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是通过“象”来构成思维流程的,就是所谓的神与物游。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感情形象思维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要的思维方式,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像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艺术思维。
作用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除了使用抽象思维以外,也经常使用形象思维。在企业经营中,高度发达的形象思维,是企业家在激烈而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高层管理者离
开了形象信息,离开了形象思维,他所得到信息就可能只是间接的、过时的甚至不确切的,因此也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理论思维)是两种基本的思维形态,理论思维指以科学的原理、概念为基础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例如:用“水是生命之源”的理论来解释干旱对世界万物的影响。过去人们曾把它们分别划归为不同的类别,认为“……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形象思维并不仅仅属于艺术家,它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例如,物理学中所有的形象模型,像电力线、磁力线、原子结构的汤姆生枣糕模型或卢瑟福小太阳系模型,都是物理学家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产物。爱因斯坦是一个具有极其深刻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师,但他却反对把逻辑方法视为唯一的科学方法,他十分善于发挥形象思维的自由创造力,他所构思的种种理想化实验就是运用形象思维的典型范例。这些理想化实验并不是对具体的事例运用抽象化的方法,舍弃现象,抽取本质,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将表现一般、本质的现象加以保留,并使之得到集中和强化。例如,爱因斯坦著名的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实际上就是起源于一个自由的想象。一天,爱因斯坦正坐在伯尔尼专利局的椅子上,突然想到,如果一个人自由下落,他是会感觉不到他的体重的。爱因斯坦说,这个简单的理想实验“对我影响至深,竟把我引向引力理论”。
基本特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形象性[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形象思维的形象性使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的优点。
(二)非逻辑性[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形象思维不像抽象(逻辑)思维那样,对信息的加工一步一步、首尾相接地、线性地进行,而是可以调用许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它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体性的。它可以使思维主体迅速从整体上把
握住问题。形象思维是或然性或似真性的思维,思维的结果有待于逻辑的证明或实践的检验。
(三)粗略性[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形象思维对问题的反映是粗线条的反映,对问题的把握是大体上的把握,对问题的分析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所以,形象思维通常用于问题的定性分析。抽象思维可以给出精确的数量关系,所以,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往往需要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巧妙结合,协同使用。
(四)想象性[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想象是思维主体运用已有的形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它更致力于追求对已有形象的加工,而获得新形象产品的输出。所以,想象性使形象思维具有创造性的优点。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极强的想象力。
主要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A模仿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以某种模仿原型为参照,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变化产生新事物的方法。很多发明创造都建立在对前人或自然界的模仿的基础上,如模仿鸟发明了飞机,模仿鱼发明了潜水艇,模仿蝙蝠发明了雷达。
B想像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脑中抛开某事物的实际情况,而构成深刻反映该事物本质的简单化、理想化的形象。直接想像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广泛运用的进行思想实验的主要手段。
C组合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从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或产品中抽取合适的要素重新组合,构成新的事物或新的产品的创造技法。常见的组合技法一般有同物组合、异物组合、主体附加组合、重组组合四种。
D移植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将一个领域中的原理、方法、结构、材料、用途等移植到另一个领域中去,从而产生新事物的方法。主要有原理移植、方法移植、功能移植、结构移植等类型。
音乐训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像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训练。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
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的一种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和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
他们随时随地注意搜集各种音乐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如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慢板乐章取自一首黑人民歌,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以俄罗斯民歌《田野里有一棵小白桦》为主题,我国作曲家刘炽的《我的祖国》的旋律则是从几十首中国民歌的旋律中诞生的。大量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丰富了人的形象思维,对发展创造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大量掌握音乐作品。从最新的音乐教材统计,在小学阶段学生将会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欣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135首,这将大大地加强学生的音乐表象积累,为发展形象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开的,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会使歌声(乐声)更富于感染力,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更为深厚、强烈的情感活动。
三、培养联想力和想像力,发展形象思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可从以下5个面进行:
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
这是引起联想和想像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像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像下雨的形象等。
2、积累约定俗成的曲调。
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像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
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
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像训练。
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像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比如教师提出一个田园的景象,学生可以选择《森吉德玛》、《田园》、《龟兔赛跑》作为开始音乐等。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像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因为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所以追踪和理解音乐必须依靠记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
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如一个高段的棋手能够不看棋盘与人对弈,实际上在他的头脑里有一个棋盘的形象,一幅图胜似千方万语。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莫扎特能够凭记忆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录下来,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培养的方法有:[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听记旋律。教师弹奏一般旋律,学生用模唱式唱名唱出。
2、旋律听记填空。如:56│54│(32)│1-│,教师弹奏括号中的音,由学生填写。
3、记忆主题。大量地记忆各种主题,提高音乐的记忆力,力求做到博闻强记。
4、默读乐谱,训练内心音乐感加强记忆。
5、反复欣赏。为了保持记忆,在一个阶段之后,重复欣赏已学过的作品。
五、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即使是经过改革后的启发式教学也存在着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内的弊病。在音乐教学中,过去我们认为学生会演唱、演奏就是个好学生,现在看就不够了,不仅会演唱、演奏,还要会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