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疗法
suggestion therapy
暗示疗法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暗示疗法是利用言语、动作或其他方式,也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使被治疗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从而不加主观意志地接受心理医生的某种观点、信念、态度或指令,以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实现消除疾病症状或加强某种治疗方法效果的目的。暗示治疗的具体方法很多,临床常用的有言语暗示、药物暗示、手术暗示、情境暗示等。此外,心理医生对患者的鼓励、安慰、解释、保证等也都有暗示的成分。
暗示疗法可分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两类。他人暗示是施治者利用患者对他的信赖和顺服给予暗示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或消除其心理的或生理的症状。自我暗示是患者通过自己的认识、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调节和改变其心身状态。暗示疗法常用于治疗神经症、癔病、强迫症、运动障碍、口吃以及其他一些心身疾病。
暗示疗法产生的历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暗示疗法产生的历史古老而悠久。麦斯默的催眠表演,引起了人们对其奥妙的探究。夏科、巴甫洛夫、弗洛伊德等对暗示现象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巴甫洛夫说过:“暗示乃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于本世纪30年代撰写了《暗示心理学》一书,而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麦独孤在临床的应用,则堪称独步,声誉蜚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前线战场上流行着一种因受炸弹爆炸的震惊而患的心理恐惧症——“弹症病”,严重者四肢瘫痪。此病无药可治,蔓延较快,令英国当局头痛。这时,麦独孤参加了战时治疗,经了解后他发现这是种“心病”,于是凭借以往的社会声望成功地进行了暗示心理疗法。他用笔在下肢失去知觉的士兵膝盖以下若干寸的地方画了一圈,然后以无置疑的口吻告诉求治者,明天线圈以下部位一定恢复正常。第二天,这个士兵果然恢复了知觉。这样日复一日地提高画圈的位置,直到士兵痊愈。
暗示疗法的一般原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乃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实验证明,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暗示所以能够对人的躯体和心理行为产生巨大影响,是因为暗示是一种人类所固有的普遍的心理特性,通过言语的联想过程转化为情绪状态,并产生心理冲动,直接作用于机体的各种机能和行为活动而发挥其作用。
暗示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通过语言或动作的刺激,使受暗示的人产生观念的过程;二是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引起行动的过程。暗示作用的发挥必须经过这样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给予患者以一定的刺激即他人暗示,是暗示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而暗示作用的真正发挥,还必须经过第二个过程,把外界刺激转变为自我观念,并把这种观念付诸行动即自我暗示。暗示如果是他人所提供的暗示,只有在受暗示者接受其语言或动作后形成观念,并产生效果,暗示的作用才能得到实现。如果在别人给予刺激的场合下,受暗示者没有接受这种刺激或没有转变为自我观念,暗示也就不会产生效果。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暗示的本质是自我观念转变为行为的过程。
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耳聋眼瞎。但这种情况下的视力和听觉丧失并不是因为视神经、听神经受损,而仅仅是因为大脑管理视觉、听觉的那个区域的机能受到了干扰,形成了一个病态性的抑制中心,使神经细胞丧失了正常工作的功能。它们不再接受传来的信息,当然不能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这样的患者,心理医生用催眠、暗示疗法进行治疗,可以很快治好,往往使旁观者大吃一惊。
自我暗示不仅有致病和治病的作用,还能把人置于死地。据说,一个人走进了冷藏间,被无意关在里面。开始他并不介意,也并未感到寒冷,后来当他抬头看到"冷冻"二字时,顿时心里紧张起来,一种死亡的威胁笼罩在他的心头。他越想越怕,越想越冷,最后蜷缩成一团,在惊恐中死去。事后,人们对冷库进行了检查,发现冷冻机并未打开。他完全是由于自我暗示的作用,因恐惧而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剧增,心血管系统发生障碍,心机能严重被破坏而死亡。由此可以看出,暗示有着巨大的作用。
暗示疗法的适应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暗示疗法的使用范围是很广的,其适应症除了癔病和其它神经症(如恐怖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外,对疼痛、瘙痒、哮喘、心率过速、过度换气综合症等心身障碍和心身疾病,阳痿、性冷淡等性机能障碍,遗尿、口吃、厌食等行为习惯障碍等均有疗效。暗示疗法的治疗效果往往取决于患者的感受性和对暗示的顺从性,患者对心理医生的信任是暗示治疗的基础。
癔病是暗示疗法的传统适应症。古代人就掌握了如何应用暗示治疗癔病的方法,虽然当时还不能给予科学的解释,蒙上了一层迷信和神奇的色彩,但是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已经为人们所接受。现在,关于癔病的病因学研究认为,癔病患者本身的性格特点就具有高度的暗示性,很容易接受别人的语言、态度、行为和观念的影响。因此,患者的症状表现与暗示和自我暗示有密切关系,尤其在癔病的发作、症状的改变或消失上往往起重要作用。19世纪中叶,法国精神病医生沙可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强调暗示在癔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这个观点以后又得到巴宾斯基和伯恩海姆的支持。某些神经症,如恐怖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等,在发病中各种精神因素有直接影响。因此,其心理治疗的原则也大致相同。皆需要医生对患者给以权威性的说明和解释,让患者对疾病的原因、性质和转归有所了解,加上医生的鼓励和指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解除恐惧或焦虑的心理状态,这些都离不开暗示治疗。
此外,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明,暗示对疼痛有明显的影响,在足够的暗示作用下,配合使用安慰剂能使术后伤口疼痛显著减轻;用噪音刺激的方法进行拔牙,其中也有暗示作用。同理,暗示疗法对哮喘等心身疾病也有疗效。
对于阳痿、早泄、性冷淡等性机能障碍,以及遗尿、口吃、厌食等行为习惯障碍,由于其病因属于心因性者为多,也可以应用暗示疗法使症状缓解或达到痊愈。
暗示疗法的种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暗示心理治疗可以分为他人暗示疗法和自我暗示疗法两大类。
(1)他人暗示即由施治者对求治者施加的暗示。它主要是通过医生在求治者心目中的威望,把某种观念暗示给求治者,从而增进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调节人的行为和机体的生理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他人暗示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有一次,一位求治者到医院就诊,说他如何如何不舒服。医生对他进行了全面体格检查,发现他身体各部位都很健康,没有任何毛病,可是这位求治者确实在一天天消瘦下去,束手无策。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这位求治者,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彻底检查,然后对他说:我终于发现了,你患的是综合症。还告诉他,现在刚试验成功了一种特效药,专治这种病症,注射一剂,保证三天后恢复。打针后三天,求治者果然神气活现地好了。其实,心理医生注射的仅为葡萄糖水,真正治好病的,是语言的暗示作用。除此之外,在他人暗示疗法中还有非语言暗示法,如医生或医生发动求治者的家庭或病友运用姿态、表情及环境施予某种影响等。
(2)自我暗示疗法即由求治者通过自己的认知、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以调节和改变身心状态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自我暗示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耳聋受损,而仅仅是因为大脑管理视觉、听觉的相应区域的机能受到了扰乱,形成了一个病态性的抑制中心,使神经细胞丧失了正常工作的功能。它们不再接受传来的信息,当然不能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这样的求治者可以用催眠暗示疗法治疗,并且可以一下子治好,使不明真相的人大吃一惊。
暗示疗法的方式[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运用暗示疗法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直接暗示疗法是指让求治者静坐在舒适安静的椅子上,施治者以技巧性的语言或表情,给予求治者以诱导和暗示,使求治者接受暗示从而改变原有的病态感觉和不良态度,达到治疗目的。
间接暗示疗法则是借助于某种刺激或仪器检查的配合,用语言强化来进行的暗示治疗。临床医学上可通过对求治者的躯体检查操作,或使用某一仪器或注射某些药物,以及使求治者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再结合施治者的言语态度进行暗示,从而使暗示效果更显著。例如,在治疗癔症性肢体瘫痪时,施治者可用电刺激肌肉,同时以均匀有力的语调,用预先备好的暗示语句,如,“你的肢体已通电,神经电流已逐渐畅通,肌肉开始逐渐有力”等,对求治者进行积极的暗示,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暗示疗法的辅助手段[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暗示疗法通常结合某些辅助手段以提高疗效。常用的方法有:给求治者服一些无副作用的“安慰
剂”,10毫升%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或蒸馏水皮内注射;电针理疗等。在临床应用上,暗示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症、癔症性截瘫、癔症性黑朦、癔症性失语、癔症性哮喘、强迫症、口吃、运动障碍以及某些身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