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
用临床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人格障碍、心理疾患的治疗。广义的包括对患者所处环境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周围人(包括医生)语言、行为的影响(如安慰、鼓励、暗示、示范等),特殊的环境布置等一切有助于疾患治愈的方法;狭义的指由心理医师专门实施的治疗。心理治疗的技术和方法有认知疗法、暗示、催眠术、精神分析、行为矫正、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生物反馈、气功、瑜珈、体育运动、音乐、绘画、心理剧等。
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又称精神治疗,是指以临床心理学的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
系为桥梁,运用临床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按照给各类事物下定义的科学原则,心理治疗定义只有一句话:“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心理治疗与精神刺激是相对立的。精神刺激是用语言、表情、动作给人造成精神上的打击、精神上的创伤和不良的情绪反应;心理治疗则相反,是用语言、表情、动作、姿势、态度和行为向对方施加心理上的影响,解决心理上的矛盾,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因此,从广义上讲,心理治疗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减轻或消除使患者痛苦的各种情绪、行为以及躯体症状),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相互之间的理解来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心理痛苦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亲密关系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理解、同情、支持等心理反应就是生活中最值得提倡的心理治疗方法。
由此可见,广义的心理治疗泛指一切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改变理解行为的方式和方法。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同学同事之间、邻里之间、亲朋好友间的解释、说明、指导等趋势的交往与沟通,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影响和心理治疗作用。而狭义的心理治疗,则是在确立了良好的心理治疗关系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设置下的安全受保护的空间中,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治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以促进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
心理治疗的流派很多,方法各异。但目的都在于,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困难与心理障碍,减少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病人的非适应性行为,包括对人对事的看法,从而促进其人格成熟,使被施治者能以较适当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适应生活。因为心理治疗的过程主要是依靠心理学的方法来进行的,是与主要针对生活治疗的药物治疗或其它物理疗法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称之为心理治疗。
适应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心理治疗在不同学派理论的影响下,方法各异,适应对象也有所不同。一种心理疗法的选择是否适当,往往影响治疗效果。
从广义上来说,心理治疗不仅广泛适用于精神科临床,在综合医院的其他科和预防医学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甚至还可应用于一般正常人。例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需与周围人群交往,如果参加集体心理治疗训练班,可以互相讨论,训练如何与人相处,提高交往的能力,有助于适应社会生活。从狭义上来说,任何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都可以用心理治疗作为主要和辅助手段。由于一种疾病可以采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如焦虑症既可用认知行为治疗、支持疗法也可用行为治疗,而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又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因此,我们还必须根据不同心理障碍和治疗对象的条件,选择最佳心理治疗方法。一般认为,常用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如下:
(1)社会心理刺激引起的各种适应性心理障碍
诸如一个人未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等原因,而表现为心境不悦、自责自卑、悲观失望等,常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和环境安置等。遭受突然的生活事件刺激表现急性心理障碍时也可使用心理治疗。
(2)综合医院临床各科的心理问题
内科病人患有躯体疾病而无求治欲望或治愈信心,甚至将自己疾病看得过分严重,或者躯体疾病病人的心理反应等,都需要用个别心理治疗,通过安慰、支持、劝慰、保证、疏导和调整环境等方法来帮助病人认识疾病的性质等有关因素,调动病人的主动性来战胜疾病。
(3)心身疾病
常见的心身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律紊乱、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心因性肥胖症和偏头痛、雷诺氏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可使用松弛疗法、默想训练、气功训练和生物反馈等方法。
(4)神经症性障碍
①神经衰弱需要支持疗法、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和气功训练等综合治理。
②癔症‘主要以暗示疗法为主,对转换型癔症也可进行精神分析法治疗。催眠疗法治疗癔症是暗示治疗的例证。
③强迫症和恐怖症主要以行为治疗为主,因为强迫症和恐怖症被认为是在生活中习得的不良行为,必须通过特殊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减轻和消除病态的症状和行为,以新的、合乎要求的行为矫正取代病态行为。常采用松弛训练、系统脱敏、生物反馈和气功训练等办法。
④焦虑症,首先要帮助病人消除对急性焦虑发作所产生的种种精神负担和恐惧心理,结合病情的性质和原因采用支持疗法。配合交互抑制法和放松功可以较好地抑制焦虑反应。
⑤抑郁性神经症和疑病症,主要以支持疗法为主,给予鼓励、劝告、保证或暗示等方法。
(5)抑郁症,近年来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应激和认知歪曲对抑郁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采用认知疗法具有一定疗效。
(6)精神分裂症的恢复期的心理治疗也很重要,目的是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促进自知力的恢复,巩固疗效以防止复发。
(7)病态人格也可使用心理治疗,帮助他们认识个性的缺陷所在,并指导矫正行为的方法。
(8)性心理障碍,阳痿和早泄等性功能障碍可以用性治疗包括性教育、性感集中训练等。
(9)酒中毒和药物依赖等可用家庭治疗、厌恶疗法和环境改变等治疗。
(10)其他精神科问题,如儿童行为问题,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精神发育不全的技能训练。
(11)其他问题
3.神经肌肉疾病如周围神经肌肉的损伤、痉挛性斜颈、大脑性瘫痪和中风偏瘫等均可使用生物反馈疗法,训练病人控制肌电活动,达到重新随意控制瘫痪的肢体。气功训练也有效果。
心理治疗的神经生理基础[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心病还需心药医,因此心理治疗在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心理治疗具有怎样的神经生理基础呢?
首先从心理疾病的神经生理病因说起,有理论认为神经症的病因是由于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失调(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也有人说神经递质失调仅是神经症带来的结果,而不是导致神经症的原因。因为神经递质就如汗液,紧张焦虑会导致出汗,同理也会导致神经递质失调,出汗和神经递质失调都是紧张焦虑的后果,而不是出汗抑或神经递质失调导致紧张焦虑。
2007年,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冯国平的研究成果,首度揭示了强迫、焦虑和压抑的生理机制,指出“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出现信息传导不畅是焦虑的病理原因,冯国平的研究小组在做动物实验时发现,阻断了神经回路的小鼠,居然出现了类似人类强迫症的行为——小鼠反复抓自己的脸(小鼠通过抓摸来“洗脸”),直到毛皮破损,甚至流血,还无法停止,同时还会焦躁不安。在正常情况下,小鼠感觉脸脏了,抓几下就会感到干净了,但神经回路被阻断后,“脸干净”的信息怎么也传不回大脑,于是小鼠就会不停地重复一个动作,无法停止。
那么“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的神经回路传导障碍,是否正是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的真正病因呢?如果确是如此,那么应该如何治疗才能解除其传导障碍呢?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灵杀毒2.0——弗洛伊德的拼图》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原理,揭示了心理治疗见效的神经生理基础。
“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的神经回路传导障碍,导致神经症的道理何在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中传导的是什么呢?答案是:生物电信号。你可能以为,我们的身体中没有电,电线里才有电,没有发电厂和电池哪来的电?那你就错了,当我的手指敲进这段文字,就是来自神经中枢的生物电,跨过超导体电路般的神经纤维,指挥了我手指的肌肉。如果我告诉你,我们的神经中枢就是一架发电机,我们的思维全部都是电活动,你可能不信。可是在100年前,俄国科学家就第一次在开颅手术中在大脑皮层表面直接测到了活跃的生物电,而我们所有的神经末梢,均是基于生物电的传感器,我们所有的感觉,均源于神经中枢的生物电!我们所有的记忆,也是基于记忆细胞电容的生物电储存!
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中传导的就是生物电信号,从小鼠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存在一个电的循环回路,神经中枢不断地发电,所以小鼠会不停地重复一个动作。这说明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一个“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的循环电活动,它不断地循环着,就像心脏的跳动,心灵的呼吸一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的神经回路传导,导致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患者像小鼠一样的焦虑呢?答案是:伤痕记忆细胞。伤痕记忆怎么会产生电阻,阻碍了神经电信号的传导呢?首先我们来说什么是伤痕,当某些刺激或者冲动过于强烈,就会使得神经末梢的传感器过度发电,传导到大脑皮层之上,会使得记忆细胞电容带上异常电位,这使得大脑内的记忆读写器(这个部件可能是“杏仁核”)无法正常进入和读取,这就是为什么过度的刺激,会导致“失忆”。也正是伤痕记忆细胞增大了“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的传导电阻,阻碍了循环电活动,所以患者才像小鼠那样的焦虑和难受,那种难受简直就像是窒息般痛苦,任何一个患者都清楚!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疏通“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的神经电传导,解除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的困扰呢?你可能会问,在大脑皮层上强加电流不可以吗?确实有人这样尝试,比如经颅磁刺激和经颅微电流刺激,但是他们很难成功,因为大脑皮层被保护在头骨之中,神经被深埋在血肉之中,并且有“生物绝缘层”,外力强加的电流就如进入不了血管的输血,即使将神经烧伤也不一定在神经通道里达到有效值,那么真正的方法是什么呢?答案是:要利用我们神经中枢自有的生物电!它恰恰是最适合的!大脑就是修复它自身的工具!就看你是否会科学操作这一方法了!
在《心灵杀毒2.0——弗洛伊德的拼图》中,指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是心灵呼吸的哮喘症,心灵呼吸背后的生理基础,正是“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的神经回路传导,这一不断循环的传导过程,也正是心灵对自身状态和信息不断的自检扫描过程,《心灵杀毒2.0——弗洛伊德的拼图》从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法出发,讲述如何通过心理治疗宣泄伤痕记忆和痛苦感觉,通过不断触及它们释放其中高电位的能量,减轻其高电阻,然后又发明了机械自助回忆的方法,利用我们自我意识产生的生物电流,去一遍遍地疏导“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的神经回路,恢复我们正常的心灵呼吸,从而消除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的极度窒息感觉,逐渐恢复心灵的健康,阐述清楚了心理治疗的神经生理基础。
与心理咨询的关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目前都归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畴,但它们确实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心理学操作技术。当然,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许多心理咨询门诊实际上也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工作,心理咨询似乎与心理治疗同义。在国外,虽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不同名称,帮助者与求助者也有不同称谓,但人们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有无不同,仍有争议。一些人不赞成对二者进行区分。他们把咨询与心理治疗当作同义词来看待。另一些人则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但又在二者究竟有何不同上意见分歧。美国人哈恩(M. E. Hahn)的一段话经常被人们引用:“据我所知,极少有咨询工作者和心理治疗专家对已有的在咨询与治疗之间的明确区分感到满意……意见最一致的几点是:(1)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2)咨询者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又被咨询者看作是咨询;(4)尽管如此,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
为了说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必然先给心理治疗下定义。按照给各类事物下定义的科学原则,心理治疗的定义只有一句话:“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心理咨询的定义也是如此:“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从定义的内涵来看,两者并无相同之处。一个是“协助”,即协商和协同地进行帮助,另一个则是“矫治”,即有强制性的矫正和按治疗师的方法进行调治。这显然是性质不同的操作。尽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操作本质上不同,但由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交互使用,有时也被混为一谈。例如,在咨询过程中,为了使求助者情绪相对平静,心平气和,以便进行心理交流,有时不得不对求助者实施放松治疗,使其情绪稳定下来。又如,在心理治疗时,若遇阻抗,无法切实地执行治疗计划时,往往要转向心理咨询,使用咨询技巧,改善求助者心态,以便使其配合治疗。两种方法交互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由此便容易使人误解两者就是一回事,无法区分开来。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专家钱铭依教授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郝滨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当您遇到生活中的困扰,准备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走入咨询室时,应选择具有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等相关教育背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咨询师。
尽管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实际应用中也常常结合在一起,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其一、心理治疗的对象是病人,无论是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生理疾病还是社会疾病;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不是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状态基本健康,而心理上存在冲突的亚健康状态的人。
其二、心理治疗的目的着重是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治疗程序进行;心理咨询的目的着重是帮助咨客发现问题,靠挖掘咨客自身的能力来解除心理困扰。
其三、心理治疗师与求助者的关系又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病人必须听取医生的劝告、建议并服从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又是平等的关系。在咨询过程中,是一个相互讨论和研究问题,各抒己见而互相沟通的过程。
其四、心理治疗师需要获得的信息较单纯,可以只根据症状体征来选择并实施治疗方案。心理咨询师则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需要了解求助者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情况,才能帮助他开发自身的能力。
咨询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专家在美国心理学会中分属不同的组织,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活动。在回顾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历史渊源时,也会发现明显的不同之处。
心理咨询与治疗同属帮助过程,但在这两种帮助过程中,帮助者与求助者有不同的称谓。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被称为咨询师(counselor),求助者被称为求询者或来访者(client)。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帮助者被称为治疗师(therapist),求助者被称为病人或患者(patient)。
(1)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
(2)咨询者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
(3)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又被咨询者看作是咨询;
(4)尽管如此,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
相似之处:
(1)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例如:咨询心理学家对来访者采用的来访者中心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或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和心理治疗家采用的同种理论与技术别无二致。
(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例如:心理咨询人员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可能都会面对来访者的婚姻问题。
(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和增长的目的。
(4)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主要区别:
(1)工作对象的差异: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恢复的病人。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
(2)问题性质的差异: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问题有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3)咨询时间的差异: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一次至几次;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有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次数更多,经年累月才可完成。
(4)治疗层面的差异: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
(5)治疗目标的差异:心理治疗工作是更为直接的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心理咨询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进步。
中医心理治疗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医心理治疗目前处于发掘继承,整理归纳的初级阶段,目前分类方法有三方面:一是临床为数不多的个案探索;二是来自文献的发掘研究;三是受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影响。心理治疗难度较大,个体特异性突出,故治疗方法目前处于百花齐放的现象,可能一时还难于统一,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五种说法,进行归纳整理。
1.基础疗法,五个人都一致称谓心理治疗方法有以情胜情、劝说开导、暗示解惑等三种,这三者是一情二理三暗示,确实是目前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2.常用疗法,有四人称谓心理治疗方法,亦有二:即移情易性、气功导引等,以上五种是最常见的。
3.有三人称谓的心理治疗方法有五种,即顺情从欲、澄心静志、平惊疗法、行为指导、体罚治疗等,目前除体罚不太提倡外,也是一般常用的儿种治疗。
4.部分运用,或一般运用心理疗方式。有两人称谓的心理治疗方式有祝由治疗、厌恶反射治疗、工娱治疗、释梦治疗,象工娱治疗等在精神病院亦是很常见的治疗方式。
5.只有一人提出心理治疗有顺应四时、节欲保精、停药调养、想象畅怀、以诈治诈、权谋治疗、动作体位、小儿相思、导痰吐涎、五行生克、调节冷暖、气势压邪、坑穴避秽、睡眠治疗、七情气厥治疗、激怒泻毒治疗等十七种,这可称为特殊的治疗方式,或者特殊的心理治疗。其中有的方法可合并于前,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实践,使概念明确,范畴确定,方法定型,这需要以后组织专门学术会以便统一定名,使之规范化。
6.朱氏称的以情治情实际是一个大类,他又分为激怒治疗、喜乐治疗、惊恐治疗、悲哀治疗等四种心理治疗方法,这种立法立足于治疗情绪种类的分类,这四类颇有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为分类的意义。以情胜情类似王氏的情感情绪类心理治疗,王氏下分为情志相胜(五行理论相胜的典型心疗)、激情刺激治疗(从治疗情绪强度来分类的,可以治情志病,亦可治某些躯体疾病)、相反情绪治疗(根据情绪二极性原理以否定致病情绪的情绪进行治疗)、两极情绪治疗(是将两情绪推向阴阳二极而治疗,是一种高难度的情绪治疗方法)。利用情绪治病运用方式上“以情治情”与“情感情绪”是一致的,但对方式的形成及针对结果和过程不同,故分类命名亦有所差异。张伯华的调欲疗法、认知疗法、言语疏导四步法,祝由的情胜疗法等等,以及鲁龙光心理疏导法、集体疏导治疗的方法都丰富了中医心理治疗的内容。
治疗中的情感表达[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情感表达(emotional expression, EE)
一、情感是什么?
情感,从个体内部来说,是一种内心体验。从个体与环境的角度来看,情感是对个体需要与环境关系的反映。确切地讲,是反映了心理需要与对象物之间的关系,代表欲望的幻想与现实对象之间的关系。
满足需要或与幻想相对应的是现实对象物。饿了,要吃东西,无论是想象中的食物(如饼),还是现实中的食物,这些都是一些具体的物品。只有真正看到、嗅到、最后能够吃到这些现实对象物的时候,饥饿感才能真正消除。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是无济于事的。
二、语言的心理作用
能够满足心理需要的对象物,都有相应的名称,即名词,名词可以作为符号来替代真实的物品。如果我想征求你的意见,看你是否想吃苹果。在没有语言符号的情况下,我只能真的拿个苹果,让你看到苹果,然后你会决定是否要吃苹果。在有语言的情况下,我就不必真的拿着苹果,而是跟你说一声:“我这里有苹果,你想吃苹果吗?”你只听到了我问话中“苹果”这个名词,却没有真的看到苹果。当你回答“我想吃苹果”,可你只是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的眼睛没有看到真实的苹果,你的嘴巴也没有真的吃到苹果。我说:“嘿嘿,对不起,我还没有买来苹果呢,刚才只是想征求一下你的个人意见。” “好的,我现在知道你想吃苹果了,你等一会儿,我现在就去买”(延迟性的压抑)说完,我真的出去买来了真实的苹果,让你看到了,吃到了。延迟满足啊,呵呵。
语言,方便了人们的交流,让人们交流的时候,不必要真的拿着苹果让对方看到,这的确是轻松省事儿的好办法。可是,这样一个好办法,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无论我在你耳边说多少遍“苹果”,你却永远都没有真的看到或吃到苹果。
语言就是这样一套符号系统。它方便人们交流,人们可以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幻想和愿望,却无法直接接近自己真正想要的现实对象物(如真实的“苹果”)。语言把人与真实对象物隔离开,人不断地与“苹果”这样一套符号系统打着交道。语言是真实对象物的符号,是一个“虚拟的替代物”。符号本身不具有直接充分满足心理需要的作用。使用语言来表达情感需要,这时的“语言符号”作为替代物实质上起到了压抑心理需要的满足与压抑情感表达的作用。
三、情感表现方式
情感或情绪还有一种表现状态,就是表情。
表情是内在情绪的一种外在流露,如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等,它具体表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
脸部的表情动作就叫面部表情。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口”,它的形态变化往往直接表现情绪的变化。哭泣时眼部肌肉收缩,愤怒时横眉张目。嘴巴也直接表现情绪的变化,悲哀时嘴角下垂,高兴时嘴角后缩,上唇提升。眼睛和嘴巴的形态变化,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情绪变化。
身段表情即时是人的动作表情,它是人的情绪状态在身体上伴随动作。动作表情主要体现在手和脚的动作上,而两者之中又以手的动作最为重要。手舞足蹈、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捶胸顿足、拍案而起、拍手叫绝、掌声雷动等,都是情绪特征的特定表现。
人在说话时声音的音调、节奏、速度、强度等都会表达出一定的情绪内容,这种情绪内容就是言语表情。语言不仅用于人们的沟通交流,而且它也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例如,悲哀时音调低,节奏缓慢,声音高低差别很小;喜悦时音调高,速度较快,声音高低差别较大;愤怒时声音则高而尖,并且伴有颤抖等等,都是很好的说明。
在直接表达情绪、情感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是面部表情和言语表情,面部表情直观,言语表情准确。而动作只是表达情绪、情感的一种辅助手段。
四、精神障碍的形成与情感表达
如果人的情感能够通过这样的表情自然流露出来的话,就会感到内心比较顺畅,心理能量得到了释放。相反,如果有了内心情感,却不允许流露或直接原本地表现出来的话,就会感到憋闷、不顺畅(压抑感)。例如,当你被领导批评后,你明明知道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对领导内心很愤怒,可是你又必须压抑住对领导的愤怒而讨好领导,当面只能说“领导,你说的对,都是我不好。”这样的话,你的委屈、愤怒情绪就没有得到流露和表达,以个人意志故意压抑自己的内心情感,就会让自己感到不快、心烦。从领导的办公室出来之后,见到同事就冲他发脾气,或者回到家跟家里人找茬撒气儿。如果一直不能有情感的流露的话,就会出现情绪障碍或其它精神障碍。
比如,孩子饿了、想要吃东西的时候,不能直接表达需要,却问妈妈“你饿了吧?你什么时候开始做饭?” 这样的心理扭曲会导致人格障碍。
精神分裂症病人,无法直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依恋、怕被遗弃或愤怒情感时,就会产生“被害妄想”。
焦虑症只能告诉别人“我害怕”、“我心烦”,躯体化障碍或疑病症的病人说“我有病”、“我难受”却不直接说“我想得到你们的关心。”强迫症病人说“我控制不住地想要……”跟医生讲出一大套的理论,却不直接表达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现在已经有很多调查表明,精神障碍患者存在“述情障碍”。
五、情感表达与心理治疗
弗洛伊德当年采用的“催眠术”及“自由联想”疗法,曾经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这些方法都是给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来访者的情绪能够得到宣泄和表达。这是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如果你想哭,你就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别压在心里。”
心理治疗的基本实施过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最初的接触:向求助者提供其急切关心的信息,尽快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求助者是否对治疗者产生了基本的信任、形成了基本的好感,是该阶段是否成功的标志。
1)主动和求助者打招呼,相互问候
2)介绍心理治疗的门诊情况和治疗者个人的情况、心理治疗的性质以及通过治疗能解决的问题。
3)初步询问了解求助者求真的原因后,要向求助者讲清治疗的形势、程序、时间安排、费用、保密原则以及需要求助者作出努力的方面,如果求助者同意,就和他约好下一次会面的时间。
(2)评估与诊断:包括一个与求助者进行诊断性的会谈,以了解求助者的现在和过去。在分析信息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还要分清问题的主次。
1)主要问题:求助者最管心、最困扰、最痛苦、最需要改善的问题。通常只有经过多次会面,求助者逐渐产生了对治疗者的信任,才有可能逐渐暴露问题的实质。
2)要注意问题之间在时间上的联系:把求助者的过去、现在、将来的信息综合起来考虑。
3)注意心理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求助者的认知和情绪是什么关系,认知和行为又是什么关系。
(3)治疗目标的确定:当对求助者的评估资料确定之后,治疗者就要和求助者共同协商治疗的目标问题。
1)必须明确如下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整个治疗的过程、治疗的时间安排以及治疗期间治疗者和求助者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治疗目标应具体、切实可行、分出轻重缓急。
(4)治疗目标的实施
(5)心理治疗的结束、评估和随访:当治疗者开始确信求助者已经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预期的治疗目标已经达到时,就应该着手讨论结束治疗的问题。结束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治疗要向求助者之处他在治疗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并向他们之处还有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2)帮助求助者重新回顾治疗的要点,检查治疗目标实现的情况,进一步巩固治疗所取得的成果;
3)在整得求助者同意的前提下,留下求助者的通讯联络方式,一边今后随访;
4)治疗全部结束后,治疗者要对整个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的客观评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