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表

来自医学百科
Bkjto.jpg

体温表 解释:测量身体温度的工具。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其正常波动范围为:口腔温度36-37℃,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3-0.5℃。  

测量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体温表有口表与肛表两种。

测体温前,先将体温表水银柱甩到35℃以下,再用酒精棉球消毒体温表。腋下测温法:先擦去腋窝的汗液,将口表有水银柱的一端置于腋窝深处,屈臂过胸将之夹紧,10分钟后取出。直肠测温法:先将肛表水银圆端涂点油类润滑,再慢慢插入肛门3-5厘米,并用手扶住肛表上端,3分钟取出。口腔测温法:应在进食、喝水或吸烟后半小时进行。将表斜放于舌下,让病人紧闭口唇,牙齿不要咬合,3分钟后取出。看体温表数字时,应横持体温缓慢转动,取水平线置观察水银柱所示温度刻度。体温表用完后用75%酒精消毒。腋下测温法简便、安全、卫生舒适,现多采用此法。昏迷病人或婴幼儿可采用肛表测温。  

体温计的原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体温表是一种水银温度计。它的上部是一根玻璃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泡里和管的下端装有纯净的水银,管上标有刻度。由于人体温度最高不超过42℃,最低不低于35℃,所以体温表的刻度是35℃到42℃,每个小格代表0.1℃。

“试表”时,体温表下端的玻璃泡和人体接触,因为人体温度比体温表温度高,玻璃泡中的水银受到从身体传来的热的作用,体积膨胀,就沿着玻璃细管上升,直对水银温度和人体温度相同为止。

体温表的构造很特殊,在玻璃泡和细管相接的地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体温表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就在缩口处断开,上面的水银退不回来,所以体温表离开人体后还能继续显示人的体温度。

体温计之所以甩,并且在使用前示数高于35℃时必须甩,甩的目的是让水银退下在缩口处与玻璃泡内的水银接通,才能正常使用。  

体温表由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体温表是欧洲人桑科托留斯医生发明的。他是伽利略的朋友,1595年,当伽利略完成气体温度计后,桑科托留斯按自己的设想和诊病的需要,对气体温度计进行了改进。1600年,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体温表,当时温度计的管子里装着的是红色酒精。1714年,德国科学家华勒海特用水银代替酒精,由于水银在零下39℃才开始凝固,350度才开始气化,可扩大测量温度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