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梗阻
泌尿系统梗阻(obstruction of urinary system),泌尿系统任何部位因管腔内外原因使管腔堵塞呈完全的或部分的、急性的或慢性的梗阻现象。各部位梗阻若不及时解除最终都会导致肾积水并损害肾功能。在上泌尿系统为肾盂、输尿管梗阻,肾积水发展快,但常是一侧受损害;在下泌尿系统即膀胱、尿道梗阻,开始因为有膀胱作为缓冲,肾损害发展缓慢,但常为双侧肾脏损害。
病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泌尿系梗阻多系机械性原因引起。但亦可是功能性障碍。在小儿应多注意先天性病变。成年人常见为结石、肿瘤、损伤、结核等。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梗阻是前列腺增生。妇女多数与盆腔内病变有关。以下分述各部位梗阻的病因。
肾[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结石是最常见的梗阻病因。其次为肿瘤、炎症、结核等。近年注意肾小管的堵塞如高尿酸血症,尿酸肾病变,癌症化疗用烷化剂等治疗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和肾病变。早年常见的磺胺结晶堵塞泌尿道近年已较少见。新的磺胺药在酸性尿中的溶解度比以往大10倍,不易引起结晶堵塞。多发性骨髓瘤本斯-琼斯氏蛋白沉着在肾小管内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先天性肾积水在小儿常见,多为单侧,尤以左侧较常见,双侧占10%。病变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上端狭窄,主要因为此处是纵行平滑肌,缺少环形平滑肌纤维,亦可因输尿管上端开口角度异常,或局部异位的肾血管压迫,有时解剖上无明显梗阻,但超微结构显示局部胶原纤维增多。
输尿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基本病变和肾盂梗阻相似,结石梗阻最为常见。肿瘤、炎症、结核等都可能引起输尿管阻塞。盆腔、消化道、妇女生殖系统肿瘤和炎症;盆腔内手术、放射治疗等都可成为医源性输尿管梗阻。输尿管口膨出、输尿管异位开口是常见的先天性梗阻原因。
膀胱[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梗阻主要在膀胱出口处,以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最为常见,60岁以上男性多数有前列腺增生,排尿不畅,但严重梗阻需手术治疗者以及损伤肾脏功能者占少数。膀胱内结石、肿瘤以及前列腺癌都可能是梗阻的原因。
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如脊膜膨出、糖尿病、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等都可能影响支配膀胱的神经系统功能,引起排尿梗阻。
尿道[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常见为包茎、炎症狭窄、尿道损伤,无论撞击会阴部、损伤球部尿道或骨盆骨折引起膜尿道断裂均可引起排尿困难。结石亦是尿道堵塞的常见原因。小儿尿道梗阻多数为先天畸形,如尿道瓣膜等。
病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正常情况下肾盂内压 6.5mmHg。尿石梗阻时基础压升至20~25mmHg,肾绞痛时肾盂内压可达50~70mmHg。肾盂内压升高经集合管传到肾小管、肾小球,如压力达到25mmHg即相当于肾小球滤过压时,肾小球即停止滤过,尿液形成亦停止。梗阻后的1小时,肾盏在穹窿部开始有小裂隙,肾盂内尿直接进入肾实质内的静脉和淋巴管内,并经肾窦渗至肾周围,肾盂内压随之下降,肾小球恢复滤过,但所形成的尿并不进入输尿管排出,而是进入静脉、淋巴和肾周围。一般压力低时进入淋巴系的液体多,压力高时经静脉回流和外渗。肾脏梗阻时发生以上的变化是为保护肾脏在急性梗阻的短时间内不发生严重损害,但另一方面由于肾盂内尿可直接进入血循环,因此如尿有感染时,容易发生菌血症,感染较难控制。
肾脏在梗阻持续进行时,肾盂、肾盏积水、肾皮质变薄,严重时可成为无功能的水囊。
泌尿系梗阻可因为结石引起,而梗阻又可促进结石的形成;在梗阻时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又可促进结石形成并加重梗阻,三者互为因果,是泌尿系统发生发展中的严重问题。
临床表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亦不相同。若双侧或仅有一侧有功能的肾脏完全梗阻时,可表现为无尿,不全梗阻时为多尿,间歇性梗阻为少尿、多尿交替,但多数情况下泌尿系梗阻时尿量变化不多。
急性梗阻可出现肾绞痛,阵发性加剧。严重的肾积水,肾脏可增大。临床可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由于梗阻,泌尿系统容易发生感染并难以控制,必须去除病因或解除梗阻方能治愈。偶见肾梗阻发生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等。
诊断和治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病因诊断最为重要,泌尿系X射线检查、超声扫描有可能发现病因和梗阻的程度、部位。必要时行CT、磁共振检查。治疗需根据病因和患者一般情况综合考虑。小儿功能性梗阻可观察等待。明确病因应解除病因,使泌尿系保持畅通。若病因不能解除,在情况紧急时可作梗阻以上造瘘,引流尿液以减轻肾脏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