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

来自医学百科
The printable version is no longer supported and may have rendering errors. Please update your browser bookmarks and please use the default browser print function instead.
粳米
Jīnɡ Mǐ
粳米
别名 白米、大米、硬米、粳粟米、稻米
功效作用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
英文名 Rice
始载于 名医别录
毒性 无毒
归经 胃经肺经脾经
药性
药味

粳米是我国南方人民的主食,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约占 79%,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粳米,是粳稻的种仁,又称大米。其味甘淡,其性平和,每日食用,是滋补之物。

  

粳米-介绍

  

概述

读音:jīng mǐ

禾本科草本植物稻(粳稻)的种子。又称大米、硬米。是稻米中谷粒较短圆、粘性较强、胀性小的品种。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有早、中、晚三收。即在六七、八九或十月采收成熟果实,晒干,碾去皮壳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除烦渴。

[参考]所含成分与糯米相似,但含磷较多,钙较少。

[用途]用于呕吐、泻痢或温热病所致的脾胃阴伤、胃气不足口干渴等。

[用法]煎汤或煮粥服。

  

粳米-区分

稻米分糯米和粘米,粘米分粳米和米。

粳米比较粗短,广东人称之“肥仔米”,煮的粥饭比较绵软,常见的东北米、珍珠米、江苏圆米都属于粳米

籼米比较修长苗条,煮的饭比较松爽,丝苗米、猫牙米、泰国香米都属此类

两广、福建多种籼稻,北方多种粳稻。  

粳米-相关记载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强调说,粳米能养 胃气长肌肉;《食鉴本草》也认为,粳米有补脾胃、养五脏、壮 气力的良好功效。

北宋文人张耒,对米粥养人的体会很深,认为每日清晨吃米 粥是进食补养的第一妙诀。他在《粥记》中写道:“每日起,食粥一 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 之妙诀。”

北宋文豪苏东坡,也经常食用米粥以调补,他的体验是夜晚 吃粥更妙,他说:“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诗坛寿翁陆游,享年八十有六,他深受米粥补养之益,从中 悟出吃粥养生是延年益寿最简便有效的妙法。他专门写了一首《食 粥》诗,大力赞颂:“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 丘平易法,早将食粥致神仙。”  

粳米-营养

Bkdmh.jpg

粳米中的蛋白质虽然只占7%,但因吃 量很大,所以仍然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粳米所含人体必需氨基 酸也比较全面,还含有脂肪、钙、磷、铁及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 养成分。

营养分析:

1. 粳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疗效很好;

2. 粳米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高血压的机会;

3. 粳米能预防糖尿病脚气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

4. 粳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都比较多,多吃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

5. 粳米可防过敏性疾病,因粳米所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故能防止一些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

米饭,是补充营养的主食;米汤,又是治疗虚症的食疗佳品。 食养食疗专著《随息居饮食谱》就十分推崇米汤的补养功效,认为 浓稠的米汤,可以代替人参汤,用以治疗虚症。 米粥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便于吸收,所以医药学家常 以米粥作为配合药疗的调养珍品,《随息居饮食谱》就强调说:“病 人、产妇,粥养最宜。” 经常食用米粥,是最简便的食养之法,许多文人墨客也深受 其益,有的写文章谈体会,有的吟诗作赋,大加赞誉。  

粳米-适用人群

相关性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一切体虚之人、高热之人、久病初愈、妇女产后、老年人、婴幼儿消化力减弱者;

2.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粳米 食疗作用:

粳米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具有补中益气,平和五脏,止烦渴,止泄,壮筋骨,通血脉,益精强志,好颜色之功;

主治泻痢、胃气不足、口干渴、呕吐、诸虚百损等。

粳米 食物相克

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粳米 制作指导:

1. 粳米做成粥更易于消化吸收,但制作米粥时千万不要放碱,因为米是人体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碱能破坏米中的维生素B1,会导致B1缺乏,出现“脚气病”;

2. 制作米饭时一定要“蒸”,不要“捞”,因为捞饭会损失掉大量维生素;

3. 平时不宜多食精制后的细粮。  

粳米-食疗

1,粳米粥:粳米30~60g。加水适量,煮成稀粥,早晨食。

《本草纲目》引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消化力薄弱的人最相宜。

2,粳米竹沥饮:粳米100g,炒香,加水适量研磨成浆,每次用一半,兑入竹沥2匙服用。

源于《圣济总录》。本方取粳米益脾胃,竹沥清热、除烦渴。用于胃热口渴、烦闷。

此外,粳米在《伤寒论》等书的古方中亦多加入,用意各不相同: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的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用本品益脾胃而补虚;治“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的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用本品滋养胃液;治阳明经热盛的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用本品益胃、保护胃气。  

药膳应用

1、婴儿吐奶(脾胃虚弱):粳米炒焦,水煎服汁。(常见疾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淡竹沥一合(约20ml),粳米一合(约20ml),炒黄,以水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

3、脾气虚食欲不振:香菇20g,粳米50g。将香菇洗净、去蒂、切碎和粳米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煎成粥。每日-2次温服《中国药膳学》

4、气阴不足引起的烦躁口干,气短乏力麦冬淡竹叶各10g,分别洗净,注入清水300ml,煎半小时后,去渣留汁于锅中。再将粳米100g淘净,西洋参5g润软切薄片放入,加清水800ml,用小火慢熬成粥,下精盐、味精、淋麻油,分2次空腹食用《中国食疗本草新编》

5、心烦口渴:粳米20g,炒黄,以水同研,去滓取汁,与淡竹沥20ml和匀顿服《圣济总录》

6、泄泻痢疾马齿苋500g榨汁,粳米100g,加水煮作粥,任意食用《粥谱》

7、脾胃蕴热,耗伤津液,口干咽燥:生石膏100g洗净敲碎,注入清水1400ml,烧开后,加竹叶、麦冬各20g同煎半小时,去渣留汁于锅中,再将粳米100g淘净放入,慢熬成粥,下白糖,调溶。分2次空腹食用《中国食疗本草新编》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