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眦赘皮

来自医学百科

内眦赘皮是指在内眦角前方自上而下呈顺向性或自下而上呈反向性蹼状皮肤皱褶,是东方人眼睛的特征之一。内眦赘皮 Mongolian fold 在人的双眼睑,上眼睑下缘上部有与下缘平行的高度不同的一道褶(称被褶,德文Deckfalte),即常常从其内侧一面或与之邻接的皮肤独立地生出此褶,向原来覆盖着内眼角的鼻皮斜下,所以根据此褶的发达程度内眼角泪阜的一部或全部为其所遮盖,这种特殊的褶称为内眦赘皮。内眦赘皮白种人少,蒙古系人种特别多,中国华南人为100%,马来西亚当地人有60—80%,爪哇人为52%,而日本人与中国华南人相近。具有内眦赘皮的眼睑,其内部具有脂肪层,因此认为它显示着寒冷适应的特征。内眦赘皮过去曾被称为蒙古襞。

内眦赘皮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内眦赘皮,临床上根据内眦赘皮的走行,分为三型,即上睑型、内眦型、倒向型。在原发性内眦赘皮中,若伴有上睑下垂小睑裂及明显的内眦间距加宽者称为眼睑综合征。同时合并眉部畸形者称睑眉综合征。无其他异常者为单纯性内眦赘皮。此外,内眦赘皮患者常同时伴有倒睫,甚至眉部畸形。继发性内眦赘皮多由机械性外伤烧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局部疤痕挛缩牵拉所造成,多为单侧,常伴有邻近组织的损伤。

原发性内眦赘皮是一种常见的,也是一种遗传的眼病,常为双侧性,双眼对称或轻重不一,多见于东方人,尤其是蒙古人。我国人幼儿及儿童约有1/3存在不同程度的单纯性内眦赘皮,但随着年龄增大和鼻部发育,内眦赘皮逐渐减轻,至十岁左右趋于稳定。

内眦赘皮,它可以掩盖内眦角的正常外形,并可遮挡一部分视线,影响眼睛的美观。为了使眼睛更加美丽动人,可以用整形手术来进行矫正。  

内眦赘皮的治疗

概述

内眦赘皮矫正的目的是去除内眼角的皮肤波褶,显露泪湖和增大眼裂。治疗时,只有在青春期后单纯的内眦赘皮仍明显者才需手术治疗。一般在行重睑术的同时行内眦开大术,轻者可直接剪开赘皮后缝合皮肤切口即可,较重者应行“z”字改形术或其它皮瓣法修复。虽然术后可能在内眦部皮肤上遗留下切口的痕迹,但经手术开大的眼裂会使眼睛增色许多。  

常见的内眦赘皮矫正手术方法

(1)内眦部皮肤切除法:适用于范围不大的内眦型赘皮患者,方法为单纯切除内眦部多余的皮肤,稍加剥离后,向鼻背部牵引内眦部皮肤,露出内眦角以后缝合皮肤。此种手术方法效果不太理想,目前已很少用。

(2)“Y-V”缝合法:适用于轻型内眦赘皮患者。其方法为在内眦部做横“Y”形切口,大小按需要定,上下的宽度一般应大于睑裂。将赘皮向鼻侧牵引缝合,缝合后创面呈横“V”形。

(3)Blair-Brown氏法: 适用于较大的内眦型赘皮患者。方法是在内眦部做切口,剥离成两个三角形皮瓣,深至内眦韧带,将内眦韧带向鼻侧靠拢缝合,将两瓣尖向鼻侧牵引,缝合在横切口的顶端,最后依次缝合各皮肤创缘呈“∈”形。

(4)平贺法: 适用于内眦型赘皮患者。方法是在内眦部做一“>”形切口,剥离皮瓣,内眦部固定一针,赘皮松解。将眦点上下突起的皮肤切除,然后缝合成“<”形。

(5)“Z”成形术法: 适应于各种内眦赘皮患者。方法为在内眦部做“Z”形切口,剥离切口周围皮下组织,做成两个三角形皮瓣,将两皮瓣交换位置后,缝合各皮肤创缘。目前临床上又常分为多种具体的手术方法,一般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具体采取不同的“Z”成形手术法。

(6)Mustarde氏法(四瓣成形术法):这是目前较常采用的手术方法,疗效较好。适用于倒向型,内眦型赘皮,合并内眦间距增宽、小睑裂和上睑下垂患者。方法是在内眦部做四个皮瓣,交换位置后缝合。

(7) Speath皮瓣矫正法: 适应于内眦赘皮合并轻度下睑外翻者。方法是在内眦部上睑内侧做一个舌形皮瓣,剥离后将其旋转移位于下睑的皮肤缺损区,缝合创缘。  

内眦赘皮手术治疗须遵循原则

1.儿童期轻度存在的内眦赘皮,因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鼻翼逐渐增高,眼球突出的增加,赘皮的程度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故儿童患者须待其10岁以后,视其具体情况再决定手术。

2.程度轻微的内眦赘皮,亦可通过隆鼻的方法加以矫正。

3.有的内眦赘皮合并有先天性小睑裂(眼睛小)、上睑下垂(上眼皮抬不起来),这属于一种先天的综合性疾病,宜及早手术,同时或分次矫正多种畸形。

4.内眦赘皮矫正的方法有十数种之多,具体采用何种术式,不一而定,应视情况作出选择。

矫正内眦赘皮的目的是去除内眼角的皮肤皱褶,显露泪湖和增大眼裂。一般在行重睑术的同时行内眦开大术,轻者可直接剪开赘皮后缝合皮肤切口,较重者则应行“Z”字改形术。虽然可能在内眦部皮肤上留下长0.5cm的切口线,但经手术开大的眼裂会使眼睛增色许多。 内眦赘皮矫正后的痕迹一般需半年左右逐渐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