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

来自医学百科
Bka2k.jpg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为常见,肉瘤较少。癌肿中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腺性上皮癌,还有基底细胞癌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癌等。  

病因病理病机

口腔癌大部分发生于暴露部位,且常有癌前病变过程,这对口腔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有利条件。所谓癌前病变是一种可能演变为癌的病理变化,如白斑皲裂色素斑慢性溃疡等。并非所有这些病变都会发展为癌,还要取决于其他因素,最后演变为癌的仅为少数。为了预防口腔癌的发生,应积极治疗上述病变,并消除各种不良的慢性刺激因素,如戒烟、拔除残根及残冠和去除不良修复物等。对于可疑病变,应严密随访,必要时作活检或切除。  

临床表现

口腔癌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龈癌(Carcinoma of gingivae)、唇癌(Carcinoma of lip)、颊癌(Carcinoma of buccal mucosa)、舌癌(Carcinoma of tongue)、口底癌(Carcinoma of floor of the mouth)、腭癌(carcinoma of palate)、上颌窦癌(Carcinoma of the maxillary sinus)等(图3-28)(附图18、19、20、21)。一般认为口腔前部的癌肿分化程度较高,口腔后部的癌肿分化程度较低。

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型、浸润型和乳头型三种。初起时常为局部溃疡硬结或小结节。一般无明显的自发性疼痛,随着癌肿迅速生长并向周围及深层组织浸润,可出现疼痛。硬结扩大、肿物外突、表面溃疡、或边缘隆起呈菜花状,基底硬,中心可有坏死,有恶臭。常伴有感染,表面易出血。不同部位的癌肿因破坏邻近组织、器官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功能障碍。如舌癌有明显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舌运动受限、影响吞咽、说话等功能,恶性程度较高,发展快,早期即可有淋巴结转移。龈癌常波及牙槽骨,易使牙齿松动或脱落,继续扩展可侵犯颌骨,在上颌骨可侵入上颌窦,在下颌骨可累及下牙槽神经,引起疼痛或麻木。

口腔癌的转移,主要是循淋巴引流至区域淋巴结,最常见的是颌下淋巴结颈深淋巴结。少数可循血行转移。晚期可有远处转移,常见的是肺,并可出现恶病质。  

治疗

应根据癌肿的病变情况(组织来源、分化程度、生长部位、病变大小、淋巴结转移等)和病员的全身状况来决定治疗方案。治疗措施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冷冻外科激光中草药治疗等。多数病例应采用综合治疗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手术切除的目的仍是口腔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局部病灶应采用根治性节除,必要时尚需作颌下淋巴结清扫术或颈淋巴清扫术。  

验方偏方

验方:

1、内服方:辛夷15g,黄柏15g,生地15g,苍耳子15g,自芷9g,细辛3g,葱白30g,刺桐树寄生30g,猪鼻1个。

2、外用方:葱白3个,皂角3个,麝香0.15—0.2g,鲜鹅不食草6-9g。1方加水制戚煎剂,每日剂,连服7—8天后加入黄皮树寄生,苦树寄生,再隔日服1剂,连服5-7剂,海棠果,花生壳及水母蟹壳晒干研末,随主方冲服,隔3日剂,连服6-12剂。2方以棉花蘸药汁塞耳,如鼻耳出血,可将药液滴入。

加减:内服方加黄皮树寄生30g,苦楝树寄生30g;鼻血鼻阻及耳聋加海棠果(去外皮)7个,花生壳20个,水母蟹壳3-5个;耳边有肿块及耳聋加剌桐树寄生30g,鹅不食草30g。

疗效:共治疗4例,3例显著缓解,1例服用本方21剂,获痊愈,至今未复发。

方源:广东文昌县城农村王山大队。

3、取牛黄0.3g,夏枯草30g,每日剂,夏枯草水煎服,牛黄冲服(本方治疗后存活最长者为11年)。

偏方:

紫草根30g,绞股蓝20g,二者煎汤或开水冲泡代茶饮。

②华东药翦30克,先煎两小时,再加枸杞根鸭跖草各30克,七叶一枝花15克。煎汤滤取清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