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静脉压痛
是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一种症状,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常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临床特点为: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索条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局部静脉压痛的原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①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的浅静脉炎,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如:高渗性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溶液等,均能在受注射的浅静脉内膜上酿成化学性刺激,导致较为广泛的损伤迅速发生血栓形成,继而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
②导管作持续性输液常可使静脉壁遭受直接损伤致血栓形成,并迅速出现炎症反应。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及大手术等危重病人。
③下肢静脉曲张时无论是属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的属支,由于静脉血瘀滞足靴区皮肤。常因营养性变化承受,慢性感染可使曲张的静脉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
局部静脉压痛的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诉述小腿肿痛,不能行走。检查小腿部的疼痛和压痛以及小腿轻度肿胀,Homans征呈阳性反应。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为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发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的血栓形成,是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由于范围较小,常不影响血液回流,激发的炎症反应程度较轻,临床表现不明显,据Kakkar报道,约30%可在72h内自动消溶,45%持续转变为机化,25%自近段蔓延,累及主干静脉,亦有并发肺栓塞的危险。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诉述全下肢肿痛,发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位于髂股静脉,发病率低于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见,为右侧的1-8倍,究其原因,为左髂总静脉解剖上受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及腔内的结构异常所致,1965年Cocket等将此类病变分析后首次提出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概念。此病临床症状明显,起病骤急。有疼痛和压痛,血栓在髂股静脉内激发炎症反应,可产生局部疼痛和压痛。有的病人在股三角区,常可扪到股静脉充满血栓所形成的条索状物。肿胀常很明显,一般大腿或小腿周径与健侧相差数厘米。有的可见代偿性浅静脉曲张。体温升高但多不超过38.5℃。
2)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为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静脉丛,上行蔓延,累及髂股静脉。此病具有下列临床特点:起病方式大都隐匿。症状开始时轻微,直到髂-股静脉受累,才出现典型症状,因此实际病变期比症状期长。足靴区营养性变化。
3)股青肿:最严重的类型,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只要患肢整个静脉系统包括潜在的侧支在内几乎全部处于阻塞状态,同时引起动脉强烈痉挛者,即形成股青肿。起病骤急,全身反应严重,体温多超过39℃,典型症状在患肢表现为广泛性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而呈紫绀色,可伴有水泡检查发现患肢皮温明显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3、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有1~10%的患者并发肺栓塞,致命性肺栓塞占0.5%~2.0%。典型的可有三大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和三大体征(肺啰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奔马律),但仅有15%的肺动脉栓塞患者有以上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急促,少数患者可有明显的紫绀,巨大的肺栓塞可发生严重的心源性休克甚至瘁死,但多数肺动脉栓塞的患者缺乏特异的症状。
局部静脉压痛的鉴别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血栓性静脉炎主要分为血栓性浅静脉炎和血栓性深静脉炎两种,前者又分为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壁静脉的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等。后者又分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性静脉炎和髂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临床当根据不同特点仔细诊断。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诉述小腿肿痛,不能行走。检查小腿部的疼痛和压痛以及小腿轻度肿胀,Homans征呈阳性反应。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为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发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的血栓形成,是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由于范围较小,常不影响血液回流,激发的炎症反应程度较轻,临床表现不明显,据Kakkar报道,约30%可在72h内自动消溶,45%持续转变为机化,25%自近段蔓延,累及主干静脉,亦有并发肺栓塞的危险。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诉述全下肢肿痛,发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位于髂股静脉,发病率低于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见,为右侧的1-8倍,究其原因,为左髂总静脉解剖上受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及腔内的结构异常所致,1965年Cocket等将此类病变分析后首次提出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概念。此病临床症状明显,起病骤急。有疼痛和压痛,血栓在髂股静脉内激发炎症反应,可产生局部疼痛和压痛。有的病人在股三角区,常可扪到股静脉充满血栓所形成的条索状物。肿胀常很明显,一般大腿或小腿周径与健侧相差数厘米。有的可见代偿性浅静脉曲张。体温升高但多不超过38.5℃。
2)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为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静脉丛,上行蔓延,累及髂股静脉。此病具有下列临床特点:起病方式大都隐匿。症状开始时轻微,直到髂-股静脉受累,才出现典型症状,因此实际病变期比症状期长。足靴区营养性变化。
3)股青肿:最严重的类型,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只要患肢整个静脉系统包括潜在的侧支在内几乎全部处于阻塞状态,同时引起动脉强烈痉挛者,即形成股青肿。起病骤急,全身反应严重,体温多超过39℃,典型症状在患肢表现为广泛性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而呈紫绀色,可伴有水泡检查发现患肢皮温明显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3、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有1~10%的患者并发肺栓塞,致命性肺栓塞占0.5%~2.0%。典型的可有三大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和三大体征(肺啰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奔马律),但仅有15%的肺动脉栓塞患者有以上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急促,少数患者可有明显的紫绀,巨大的肺栓塞可发生严重的心源性休克甚至瘁死,但多数肺动脉栓塞的患者缺乏特异的症状。
局部静脉压痛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对久病卧床者,应鼓励多在床上作下肢的主动活动,必要时下肢可穿长统弹力袜。术后的病人要早期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而又需静脉补液者,应尽量避免输入对静脉有刺激性的溶液,并应经常更换注射或输液的部位,或作深部静脉插管输入。 对久病卧床者,应鼓励多在床上作下肢的主动活动,必要时下肢可穿长统弹力袜。术后的病人要早期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而又需静脉补液者,应尽量避免输入对静脉有刺激性的溶液,并应经常更换注射或输液的部位,或作深部静脉插管输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与手术的关系最密切,因此在预防上,特别是施行下腹部、盆腔、下肢人工关节置换等大型手术的病人,可采用以下预防措施:
2、穿有节段压力差的弹力袜,减少下肢血液的滞留。
3、采用节段充气的气囊脚泵,外型呈长筒靴样的可节段充气的气囊,包裹双下肢后,让小腿和大腿间歇地受到外来充气压迫,使下肢的血液有节律的回流。
4、前期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每12小时皮下注射5000单位)以降低血粘度,能有效的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大脑大静脉瘤
-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
- 眼眶内静脉曲张
- 胸壁静脉炎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右心房与下腔静脉平滑肌瘤
- 门静脉高压
-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 血栓性浅静脉炎
- 静脉曲张综合征
- 静脉血栓形成
- 老年静脉血栓症
- 上腔静脉综合征
- 门静脉血栓形成
- 下肢静脉曲张
- 血栓性静脉炎
- 小儿肾静脉血栓形成
- 妊娠合并血栓性疾病
- 静脉炎
-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 门静脉高压症
- 四肢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