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滑肌肉瘤
来自医学百科
平滑肌肉瘤是源于肠壁平滑肌、肠壁血管平滑肌或肠壁粘膜肌的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其中以直肠最多见,约占大肠平滑肌肉瘤的85%。
临床上,平滑肌肿瘤良、恶难辨,主要在于组织学形态有时与生物学行为不安全一致,常出现形态学良性、生物学行为恶性的现象。平滑肌肉瘤除局部浸润邻近器官和组织外,血行播散是最主要的途径。
疾病分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疾病描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症状体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此病早期常无任何症状;随着瘤体增大,压迫肠壁周围组织,影响排便功能,可出出现便秘和排便不畅,肿瘤位齿线上方,接近肛管时,可有肛门痛,压迫周围器官时在男性出现排尿异常,骶尾部或下肢痛、乏力。肿瘤发生溃疡,即出现便血,便频和里急后重感。
疾病病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病因不明。
病理生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平滑肌肉瘤好发于胃底、体部,源于胃壁肌层,源于粘膜肌及血管的平滑肌者少见。它向浆膜下或黏膜下膨胀及浸润性生长,成圆形或分叶状包块,早期不影响粘膜。瘤增大后常有粘膜溃疡并出现类似溃疡病症状,制酸剂可缓解症状。
诊断检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胃镜常难诊断,X线钡餐、超声胃镜及CT有助于诊断。B超对位置浅,体积大,腔外生长的检出率较高。
鉴别诊断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平滑肌肉瘤与其他梭形细胞肉瘤鉴别 可做特殊染色确定细胞来源。
3.未分化或低分化平滑肌肉瘤 可做酸性品红染色,寻找红染的胞质突起,明确肉瘤来自平滑肌细胞。
治疗方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应行胃切除治疗,包括切除肿瘤组织,并尽量使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一般不主张行淋巴结清扫,对被侵及的淋巴结又处于切除范围者应一并切除。
疾病预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无特殊预防措施。
用药安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多发于29~55岁;
2、本病术后5年生存率为20~25%。如及时根治,病人多可长期生存。
预后情况[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般来说,平滑肌肉瘤的肿瘤直径<5cm者预后较好。超过40%的真皮部肿瘤易于复发,但极少转移,相反,有1/3的皮下肿瘤可发生转移,并引起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