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枕后位难产

来自医学百科

持续性枕后位难产是由于分娩时胎位不能转为正常胎位而导致分娩发生困难。持续性枕后位(persistent occipitoposterior)异常胎位的一种,是由于分娩时,胎头以枕后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当胎头双顶径达到或接近中骨盆平面时,绝大部分可完成内旋转动作,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5%~10%直至分娩结束,胎头枕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仍然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

持续性枕后位难产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发生持续性枕后位的原因,虽然还不十分清楚,但就产道、胎儿产力三大因素的相互关系看,持续性枕后位的形成,绝非单纯某一个因素而决定的,常常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下列几个方面:

1、骨盆形态及大小异常:是发生枕后位的重要原因特别是男型及猿型骨盆,骨盆入口面前半部窄,后半部宽,胎头较宽的枕部,容易取枕后位入盆;中骨盆又狭窄,使以枕后位入盆的胎头难以进行内旋转。

2、头盆大小不称妨碍胎头内旋转:持续性枕后位组头盆不称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枕前位组。

3、胎头俯屈不良:使胎头通过产道径线增大往往造成胎头通过骨盆的径线与骨盆大小不称,使胎头的内旋转及下降均发生困难,以致胎头持续于枕后位。枕前位分娩时,胎头俯屈良好,以枕下前囟径(9.5cm)通过产道;枕后位胎头俯屈不良,甚至不俯屈,可能以枕额径(1l.3cm)通过产道,胎头径线增加1.8cm。若胎头以枕直后位到达骨盆底,胎头不但不俯屈,还略带仰伸,Greenhill称之为鹅颈(gooseneck),意思是形容直后位时胎头仰伸,前囟先露,此种情况胎头径线的增加>;1.8cm。因此,胎头通过产道所受到的阻力,就比枕前位所受到的阻力大得多,这样,既不利于胎头衔接与旋转,也不利于胎头下降。

4、持续性枕后位与宫缩乏力形成因果关系:胎头内旋转及下降均需子宫收缩力来完成,如果产力不足,则难以促使胎头旋转。但从临床数据统计上看,产力异常并不是导致持续性枕后位的重要原因,但是,一旦出现产力异常,即更难克服枕后位,因此,宫缩乏力往往是胎位异常的后果。

(二)发病机制

在无头盆不称及产力正常的情况下,多数枕后位及枕横位可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若不能转成枕前位,其分娩机制有以下几种情况:

1、枕后位分枕左后位和枕右后位。胎头枕部到达中骨盆后向后旋转45°,使矢状缝与骨盆前后径一致,枕骨位于骶骨前,呈正枕后位。其分娩方式有以下2种情况:

(1)胎头俯屈较好:胎头继续下降,前囟先露抵达耻骨联合下时,以前囟为支点,胎头继续俯屈使顶部及枕部自会阴前缘娩出,继而胎头仰伸,额、鼻、口、颏相继由耻骨联合下娩出。此种方式为枕后位经阴道助产分娩最常见的方式,多见于产力强、胎儿小、骨盆大的产妇。

(2)胎头俯屈不良:胎儿额部先露于耻骨联合下方,逐渐娩出鼻根部,以鼻根部为支点,胎头俯屈,从会阴前缘相继娩出前囟、顶部及枕部,继而胎头仰伸,从耻骨联合下娩出鼻、口、颏部,至此胎头全部娩出。因胎头以较大的枕额周径旋转,胎儿娩出较前一种困难,多需手术助产。

2、分娩机制与分娩方式胎头取枕后位入盆,不能定为异常机制,因为其中多数胎头可向前转135°至枕前位,按枕前位机制完成分娩。部分枕后位不能进行向前旋转135°者,可发生以下3种情况:

(1)胎头在骨盆各个平面持续于枕右后位或枕左后位,如果胎头未衔接,或停留于+2或+2以上,人工旋转失败则阴道分娩可能性小,多需剖宫产结束分娩。

(2)胎头向后转45°,使矢状缝与骨盆前后径一致,以低直后位下降到盆底,枕骨在骶骨前,前囟在耻骨弓下,胎头俯屈良好,以前囟为支点,使顶部、枕部自会阴前缘娩出,继而胎头仰伸,可以经阴道自然分娩;如果胎头俯屈不良,胎儿的额部先露出于耻骨联合下方,逐渐娩出鼻根部,以鼻根部为支点,胎头俯屈,娩出前囟,头顶及枕部,胎头再仰伸,继续娩出鼻、口、颏,最后胎头全部娩出,此种多见于产力强,胎儿小,骨盆大的产妇,可以经阴道自然分娩;如果胎头俯屈不良,胎儿的额部先露于耻骨联合下方,逐渐娩出鼻根部,以鼻根部为支点,胎头俯屈,娩出前囟,头顶及枕部,胎头再仰伸,继续娩出鼻、口、颏,最后胎头全部娩出。这种分娩方式较前者困难,须用产钳助产,但忌用胎头吸引器助产。

(3)胎头向前旋转45o到盆底,形成胎头低横位,以持续性枕横位分娩。

由于各学者对枕后位所持积极及保守态度不同,以及不同种族、地区的妇女骨盆形态大小有差别,因此,枕后位的分娩机制及分娩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人研究枕左后、枕右后的分娩进展,发现枕左后较枕右后转至前位分娩者产程短。分析发现二者在骨盆、胎儿、产力方面均无明显差别,这提示可能有其他影响分娩进展的因素存在。

Calkins曾提出乙状结肠位于母体骨盆腔左后1/4区域,膀胱位于右前1/4区域,这两个器官的定期扩张能将胎头推入两个剩余1/4区域,即左前或右后。由此推测,枕右后的胎儿在向前旋转过程中除受分娩三大因素的影响外,还受膀胱在右前1/4区域定期扩张的影响,使胎头转至前位所需时间延长;而枕左后的胎儿在向前旋转过程中受乙状结肠在左后1/4区域定期扩张的影响,促使胎头向前旋转。因此,枕左后位转至前位分娩者的产程较枕右后位转至前位分娩者短。

但在枕后位向前旋转失败,持续于枕后位时枕左后比枕右后难产倾向大,产程也长。Kurcipal报道初产妇持续性枕左后产程(14.92h)较持续性枕右后(12.62h)长;且产程异常和手术分娩率高,认为持续性枕左后比持续性枕右后更为异常。进一步分析它们与分娩三大因素的关系,发现持续于枕左后的其中骨盆狭窄及胎儿偏大(≥3500g)所占比例有高于持续性枕右者趋势,提示持续于枕左后可能与骨盆狭窄,相对性头盆不称的关系更为密切。这可能是因部分持续于枕右后位是受膀胱因素影响所致,显然本身无骨盆狭窄或胎儿偏大因素存在。至于是否还有其他影响枕左后、枕右后位进展的因素存在,有待进一步研究。

持续性枕后位难产的症状

常见如下症状

(1)临产后胎头衔接较晚及俯屈不良,由于枕后位的胎先露部不易紧贴宫颈及子宫下段,常导致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及宫颈扩张缓慢。

(2)因枕骨持续位于骨盆后方压迫直肠,产妇自觉肛门坠胀排便感,致使宫口尚未开全时,过早使用腹压,容易导致宫颈前唇水肿和产妇疲劳,影响产程进展。

(3)产妇易疲劳:与产妇未至宫口开全即不自觉屏气用力有关。

(4)宫颈水肿,产程进展缓慢。持续性枕后位常致第二产程延长。争取于产程早期发现枕后位,这样才能及时处理避免产程延长。

(5)若在阴道口见到胎发,经过多次宫缩及屏气用力仍不见胎头继续下降,应想到可能是持续性枕后位。

(6)背部疼痛:产妇临产后不久即感背部疼痛,随子宫收缩而出现,随产程进展而加剧。

(7)产妇提前出现下屏:当活跃早期宫颈口仅张开3~5cm时产妇即有下屏感,这是由于胎头在骨盆入口处压迫直肠所致。

(8)宫颈前唇常出现水肿:宫颈口扩张至8~9cm停滞,不易开全。

(9)肛门坠胀:第二产程时产妇肛门坠胀严重。

(10)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图表现各种异常情况:据报道150例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图,除1例正常外,149例均有不同类型的异常;①胎头被阻于骨盆入口,多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或(和)活跃早期(宫颈扩张3~5cm时)宫颈扩张延缓或阻滞;②活跃晚期(宫颈扩张8~9cm时)宫颈扩张延缓或(和)阻滞,可表现为活跃期延长或减速期延长;③宫颈口开全后出现胎头下降延缓或(和)阻滞,致使第二产程延长。

(11)漏斗形骨盆:易出现持续性枕后位凡漏斗形骨盆(包括男型及猿型骨盆),在临床早期若发现胎头取枕后位衔接,应警惕持续性枕后位的可能性。

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枕后位一般不难确诊,必要时可以结合B超检查,利用超声影像了解胎头颜面及枕部位置,可以明确诊断,及时处理,无须反复肛查和阴道检查。

持续性枕后位难产的诊断

持续性枕后位难产的检查化验

一、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母体腹部2/3被胎儿肢体占据,胎背偏母体的侧后方,胎心音不论枕左后或枕右后均在母体右下腹听得,但枕右后位时较响亮,因胎儿左侧胸廓贴近母体前腹壁。下腹部耻骨联合上触及的不是胎儿圆而硬的颅顶骨,而是胎儿颏部,根据胎儿颏的位置决定枕左后或枕右后位,在母体腹部右下方触及胎儿颏部为枕左后位,左下方触及胎儿颏部为枕右后位。

2、肛查:肛查盆腔后部空虚,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或前后径上,枕后位胎头后囟位于骨盆后方,前囟位于骨盆前方,触及前囟在骨盆右前方,后囟(枕部)在骨盆左后方则为枕左后位,反之为枕右后位。

3、肛查与腹部检查联合应用:产程早期,宫颈口仅扩张3~5cm时,胎头水肿尚不明显时,可通过肛门指检了解胎头矢状缝。凡矢状缝在骨盆左斜径上,耻骨联合右上方扪及胎儿颏,则可疑诊枕左后位;矢状缝在骨盆右斜径上,耻联左上方扪及颏,则可疑诊枕右后方。

4、阴道检查:是确诊枕后位必要的手段。做一个合格的产科医师,阴道检查确定胎方位的准确率应达80%~90%。当产程进展异常,宫颈口扩张达到3cm或3cm以上,即可将两指伸入子宫腔,确定胎头方位,当宫颈口近开全或开全以后不久胎头变形与胎头水肿均不明显时检查,准确率可达90%。

二、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时处理,无须反复肛查和阴道检查。

1、超声显像检查:必要时可以结合B超检查,利用超声影像了解胎头颜面及枕部位置,了解胎头方位变化情况,准确率可达90%以上,及时进行处理,不需反复做阴道检查。

2、X线诊断:轴位片的胎头乳突开口方向(指向枕骨)向后,侧位片的胎儿脊柱在母体后方接近母体脊柱,均说明胎儿为枕后位。再根据前后片,胎儿脊柱在母体左侧或右侧,决定是枕左后位还是枕右后位。

持续性枕后位难产的鉴别诊断

1、产程异常伴枕前位:阴道检查虽然发现二者矢状缝的方向一致,但枕前位的后囟在前方,而枕后位的后囟在后方。通过耳廓耳屏也可加以区别。

2、产程异常伴胎头高直位:阴道检查发现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入口前后径一致,可以同时触到前囟和后囟,囟门在同一水平线上。

3、持续性枕横位:是由于分娩时,胎头以枕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当胎头双顶径达到或接近中骨盆平面时,绝大部分可完成内旋转动作,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5%~10%直至分娩结束,胎头枕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仍然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可以根据阴道检查得到诊断:可行阴道检查,根据胎儿耳廓及耳屏方向判定胎位,耳廓朝向骨盆侧方,诊断为枕横位。

持续性枕后位难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持续性枕后位是常见的头位难产之一。常见原因为骨盆异常、胎儿大、胎头俯屈不良和宫缩乏力。剖宫产和手术产较高,如未被及时发现可因宫缩乏力而造成滞产产后出血生殖道损伤、产褥感染胎儿窘迫颅内出血、围生儿死亡等母婴并发症阴道检查可以确诊。除存在明显的头盆不称外,均可试产。产程中保持良好的产力,密切观察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情况。经充分试产,如胎头始终不能衔接,或胎头虽然衔接,但未达2或阻滞于2水平,应剖宫产。枕后位胎头达3或3以下时,可以阴道手术助产。

持续性枕后位难产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枕后位应争取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产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产力是处理枕后位的关键,可推动胎头旋转及下降。改善产力,应根据产程的不同阶段做相应的处理,潜伏期宫缩乏力,可使用强镇痛剂哌替啶地西泮,摒除明显头盆不称以后,必要时可用缩宫素;活跃早期可行人工破膜,同样在摒除头盆不称后,可静脉点滴缩宫素,使达到有效宫缩,争取胎头下降,经阴道助产。事实上,有的持续性枕后位形成时,可能并无头盆不称,也无产力异常,而是因为胎头俯屈不良,通过骨盆径线增大而产生的阻力,因此及早以手旋转胎头至枕前位,胎头俯屈,通过骨盆的径线缩小,产程可顺利进展。一旦胎头能旋转至前位均可由阴道分娩。若旋转失败,或未采用徒手旋转,无法克服来自产道的阻力,宫颈口既不能开张,胎头也不能下降,不得不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凡经过充分试产,并做了相应处理,达不到阴道分娩条件,不可拖延产程,应及时采取剖宫产。如果宫颈口开全,胎头向后转45°,呈低直后位时,并下降到坐骨棘下3cm(S+3),具有阴道助产的条件。

1、试产:凡是枕后位,只要无明显头盆不称(头盆评分≥6分),均应试产。试产时应以产程图及头位分娩评分法作指导。产程图可显示产程是否异常,决定如何处理,评分法可帮助决定分娩方式。例如估计胎儿3000g,骨盆正常大小,头盆评8分,枕后位评1分,产力正常评2分,总分即有11分,95%的病例可经阴道分娩,但其中大部分要助产;若枕后位胎头能自然转至枕前位或徒手旋转至枕前位,胎位评分即可由1分增至3分,总分即可增加至13分,可以自然分娩。若胎儿体重较大(3500g左右)骨盆正常大小,头盆评分则为7分,枕后位评1分,产力正常,总分只有10分,则有60%的病例须行剖宫产,若能徒手旋转至枕前位,可加2分为12分,多数可由阴道分娩,有时需助产。胎儿3500g以上,骨盆系临界狭窄,骨盆评分为6分,即使产力正常可评2分,总分只能达到9分,若进行徒手旋转,能成功可达11分,仍可由阴道分娩,但旋转成功的机会较小,特别在中骨盆-出口面头盆评分为6分者。故入口面头盆评分6分者可试产,而中骨盆-出口面为6分者,又系枕后位试产成功的机会不大,多须做剖宫产。所以我们常常遇到枕前位,胎儿体重4000g,总评分为5132=11分,可由阴道分娩;而枕后位,胎儿重3500g5212=10分未能由阴道分娩,除非在处理方面步步抓得很紧,人工破膜、缩宫素、徒手旋转胎头,才有希望由阴道分娩。

对持续性枕后位的分娩过程,仅仅采取耐心等待是不恰当的,一般国外书籍杂志所介绍处理持续枕后位的原则采取耐心等待。Philips同Freman(1974)认为多数持续性枕后位可由阴道分娩,仅产程稍有延长而已,经产妇延长1h,初产妇延长2h,这种看法与传统的持续枕后位定义有关,凡经过充分试产,胎头仍持续枕后位不能入盆以剖宫产结束分娩者,过去均未诊断为持续性枕后位;如果仅仅把胎头已达盆底的枕后位才列入持续性枕后位,当然由阴道分娩的机会较大,这种看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骨盆大小、胎儿大小、产力强弱三者的条件均相同,枕后位试产失败的可能性比枕前位大得多。说明持续性枕后位本身即对分娩起了不良作用。如果不把这一部分枕后位因胎头俯屈不良,使胎头入盆的径线增大,导致头盆不称而行剖宫者包括在持续性枕后位之内。那么,对持续性枕后位将会对母儿带来的严重后果,就会认识不足,在试产过程中就会盲目地拖延产程,延误处理,结果对母儿造成危害。

2、分娩方式的选择:

(1)剖宫产:枕后位经过充分试产,胎头始终不能衔接者,须行剖宫产;即使胎头已衔接,但阻滞于2或者伴有中骨盆-出口面狭窄,徒手旋转胎头失败者,仍以作剖宫产为妥。有人提出,持续性枕左后位比持续性枕右后位难产倾向大,剖宫产率亦高,这个问题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2)阴道助产:枕后位胎头达生骨棘下3cm(S3)或坐骨棘下3cm(S3)以后,可出现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胎头呈低直后位,可以产钳助产。上产钳的方法同枕前位,但牵拉时应尽量将产柄适度向上向外提,协助胎头俯屈,避免胎头俯屈不良,使胎头通过阴道出口的径线增大,而造成软产道的严重损伤。必须指出,低直后位不宜以胎头吸引器助产,因直后位时胎头常略带仰伸,呈前囟先露,胎头吸引器助产使负压直接作用于前囟,可损伤颅内组织,造成新生儿颅内出血。第二种情况是胎头持续于枕后位,若胎头先露部达坐骨棘下2cm(S2)或坐骨棘下3cm(S3),目前均主张徒手旋转胎头至枕前位。术时先将胎头略往上推,但上推的高度应不高于O°位,待胎头转正后,或个别情况也可将头推至坐骨棘上1cm(S1),使胎头以枕前位重新衔接,术者的手暂不放松,等一两阵宫缩,胎头明显下降后再抽出术者之手,再数阵宫缩后可自然分娩,若下降至坐骨棘下3cm(S3)或坐骨棘下3cm(S3)以后不再进展,可再上产钳。钳柄方向应先持平,略向上牵引,然后再上提。千万不可像过去书本上写的那样向下拉、再平拉,再向上。因为产钳是一杠杆,交锁处是支点产钳柄向上提,产钳叶抱着胎头向后向下,使胎头下降。同时产妇平卧取截石位时,可减少骨盆倾斜度,使耻骨联合上旋8cm,有利胎头娩出;骨盆后壁骶骨下端则为向上翘的弧形,要使胎头适应这种向上弯曲的产道弧形,也需要将胎头上提,假若照过去的手法产钳上好后,向下拉或平拉都可被这上翘的骶骨末端阻挡,胎头无法下降。也可用产钳将胎头自枕后位转至枕直前位或枕斜前位再牵引。用产钳旋转胎头,要求手术者有较熟练的使用产钳技术,最好使用为旋转胎头而特制的Kjelland产钳。如果没有这种Kjlland产钳,也可用一般产钳旋转胎头。

如枕后位胎头已达盆底,又非前囟先露,先徒手旋转,失败后可用胎头吸引器助产。将胎头吸引器量于胎儿枕部,在吸引儿头娩出过程中,边旋转边牵引娩出儿头,所旋转的度数应远远超过需纠正的度数,枕后位应向前旋转135°至直前位,但用胎头吸引器旋转时,吸引器在胎儿头皮上滑动,将胎头吸引器旋转90°而实际胎头只转了45°,所以希望胎头转135°,那么胎头吸引器就必须转200°甚至360°,边旋转边牵引,不必顾虑旋转过度,当胎头已转至前位时术者会感觉牵引变得轻松,就只牵引不必再旋转。不论徒手旋转胎头或以产钳、胎头吸引器旋转胎头,均必须准确查清胎方位,枕右后位,胎头矢状缝在右斜径上,前囟在1°~2°处,后囟在7°~8°处;枕左后位矢状缝在左斜径上,前囟指向10°~11°,后囟指向4°~5°处。枕右后位应做顺时钟方向旋转,枕左后位应作反时针方向旋转,否则将得到相反的结果。

关于试用产钳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持不同看法,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确实有试用产钳的情况存在。在处理持续枕后位阴道分娩的过程中,不论产钳助产或是胎头吸引器助产,此时胎先露高位虽然已达坐骨棘下3cm(S3),但由于颅骨重叠,胎头变形,胎头最低部至胎头最大平面(双顶径平面)可达4~5cm。因此,胎先露虽然已达坐骨棘下3cm(S3),双顶还在坐骨棘水平以上1~2cm处,尚不能保证胎头围绕双顶径的最大面能通过骨盆的最窄面(中骨盆-出口面)。在助产术前阴道检查时,了解胎头双顶径所在高度,判断双顶径是否能通过骨盆最窄面十分重要。假如阴道检查时于坐骨棘稍上方扪及双耳,则双顶径可能已达坐骨棘,但尚未通过,有宫缩时牵拉1~2次即感松动说明此时双顶径已过坐骨棘,胎头很快娩出。如果检查时感觉双顶径尚位于两侧坐骨棘以上l~2cm,或一顶已过坐骨棘。另一顶尚在棘上,胎头以侧屈势(不均倾势)过狭窄的中骨盆-出口平面,均提示中骨盆-出口平面可能有头盆不称,助产要十分慎重,不可用过强的力牵拉,将损及胎儿颅脑及母体软产道。助产时一般胎头双顶径均未过坐骨棘水平,必须试拉才能知道是否能通过,但须在适当的时间内,一两阵子宫收缩,最多三阵子宫收缩,用适度的力量牵拉,若毫无进展即应放弃助产。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常碰到这种现象,持续性枕后位胎头未能转成枕前位时,胎头的实际高度偏高,这种产钳只能试作,不可强行牵拉,否则将损伤胎儿。

助产前检查千万注意,不要被颅骨过度重叠(一顶骨翘在另一顶骨1cm以上者)及严重水肿(可达3~4cm)所造成胎头已很低的假象所蒙蔽。有时扁平骨盆(骨盆浅)胎头还未完全入盆,由于胎头过度重叠及严重水肿,可造成胎头已在阴道外口显露的假象,这种情况绝不可以由阴道助产,因它不具备阴道助产最起码的条件-胎头衔接。

(二)预后

1、对产妇的影响:常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引起产程延长,增加产后出血和宫内感染机会。手术助产率增高,手术助产容易发生软产道损伤;同时由于胎头长时间压迫软产道,可致肠胀气尿潴留,甚至形成生殖道瘘;若产妇在较长时间内未进食,又未从静脉补充营养及水分,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2、对胎儿的影响:第2产程延长和手术助产可增加胎儿窘迫、胎儿头皮水肿和血肿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使围生儿病死率增加。

母婴的预后取决于处理是否正确和及时。如果产力的强度、骨盆和胎儿大小相同,枕后位试产失败的可能性大于枕前位,剖产率高于枕前位;阴道分娩的产妇,产程普遍较枕前位长,阴道手术助产率高于枕前位;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高。处理不及时的产妇,因抬头长时间压迫,产道缺血组织坏死,形成生殖道瘘。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围生儿死亡率增高。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