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外气疗法/失眠

来自医学百科

【病因】本病或因思虑劳倦,脾气受损,生血不足,心血亏耗,心神失养所致;或因房劳伤肾,心肾不交神志不宁;或因情志抑郁心神不安;或因饮食不节脾胃不和,均可导致失眠

症状】本病以不易入睡为主证。但发病情况不一,有开始难以入睡的,有入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入眠者。以病因不同,各有兼证。如属心脾亏损,则兼见心悸怔忡,头昏目眩,汗易出,脉细弱;肾虚者,则兼见头昏、遗精,腰酸,舌质红,脉细数;情志抑郁者,兼见脘闷不舒,嗳腐吞酸,舌厚腻,脉滑。平掌测试检查:心脾亏损者,周身多有稀疏、麻、凉气感;其他型在头面,或两胁,或胃脘部多有密集、散乱、胀麻等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揉阑门、中脘关元、推天门、坎宫,揉太阳,点揉脾俞胃俞肝俞胆俞足三里,按揉两侧膀胱经。

2.以平掌式,用震法发气于百会大椎命门、中脘、关元各9息或18息;以中指独立式,用震颤手法发气于中脘穴9息;然后以平掌式,用推引手法离开治疗部位向百会、丹田发气,并顺任脉导引气脉。

3.以平掌式,用推拉引手法向头维发气,并顺足阳明胃经向足三里导引气脉,使其上下、左右平衡。

加减:心脾亏损者,加平掌式,用推引手法向心俞、脾俞发气,并顺足太阳膀胱经向下导引经气。肾虚者,加平掌式,用推颤手法,向肾俞、命门发气。情志抑郁者,加平掌式,用拉引手法向期门章门发气,并顺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向下肢导引经气;脾胃不和者,加中指独立式,用震颤手法向中脘、梁门、足三里发气。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中脘、神门三阴交足三里穴,以龙含式,用推拉手法向针体发气,使各穴气感平衡。

(三)辅助练功:

1.放松功:坐式或卧式。按部位自上而下先注意一个部位,再默念“松”字,从头到肩、上肢、背、腰、髋、胸、腹、下肢逐次放松,做3~5个循环,自然呼吸

2.周天功:坐式或卧式,调匀呼吸,意守丹田,排除杂念。当丹田部位有一股热流逐渐聚集增多,并向尾闾端冲击时。用逆腹式呼吸,引气从尾闾端经督脉上百会,再顺任脉下降胸腹,再回至丹田,是为一个小周天。每次练完要意守丹田片刻,再收功。

【病例】孟××,女,22岁,打字员,1983年4月9日初诊。

主诉:失眠1年,失眠多梦,心慌,精神不宁,周身酸痛不适,头昏沉重,口苦,眼涩,多汗气短,四肢乏力

体检:舌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平常测试:胸、头部有稀疏、微凉气感。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诊断:失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治疗:取穴:天门、印堂、太阳、脾俞、心俞穴。发功以平掌式、中指独立式,用推拉引颤手法发气。

治疗经过:患者接受外气后出现上体俯仰扭转性动象。经治疗5次而愈。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