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出血点

来自医学百科

广泛性或局限性皮肤、粘膜下出血,形成皮肤粘膜的红色或暗红色色斑,直径约3-5毫米或更大,压之退色者称为紫癜。通常直径在2毫米以内者称出血点

皮肤出血点的原因

(1)血管外因素。血管周围组织若因变性萎缩和松弛,致支撑力量薄弱,则易发生出血形成紫癜。血管外因素多见于老年性或恶病质性紫癜,毛细血管小血管稍受轻微外力撞压即可引起破裂出血而致紫癜。 (2)血管因素。是指因毛细血管壁的损害,使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形成的紫癜。血管因素所引起的紫癜占全部紫癜的首位。正常人小血管损伤后,血管立即发生反射性收缩,局部血流减慢,以促进止血。如果周围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加及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则易因为血液自血管内外渗而致出血性紫癜。血管因素所致出血的特点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呈阳性,但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正常。此类紫癜最常见者为过敏性紫癜。其次,细菌病毒感染维生素C缺乏化学因素等均可使血管壁受损而引起紫癜。此外,还有一种原因不清楚的血管壁脆性增加,常见于女性,紫癜可自行消失,亦无不良后果,称为单纯性紫癜。 (3)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则止血功能减弱或丧失,均易致紫癜。血小板减少可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又称症状性紫癜,可因骨髓造血障碍致血小板发生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肿骨转移引起)、放射物质及化学药品破坏巨核细胞而使血小板生成减少、重度感染(如伤寒流脑败血症)使血小板破坏过多等。此外,脾功能亢进红斑狼疮尿毒症等也可使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有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等。实验室检查对血小板因素所致的紫癜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一般表现为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及血小板减少。 (4)凝血因子因素。凝血因子缺乏常致凝血障碍而导致紫癜。此类疾病较少,病因多为先天性,少数为获得性(主要由肝病引起)。对紫癜病人应做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皮肤粘膜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因子等有关检查。

皮肤出血点的诊断

自发性轻微的皮肤瘀点瘀斑,以双下肢为主,偶可发生在上肢,但很少发生于躯干部,无诱发因素。瘀斑或瘀点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不高出表面,压之不褪色也不疼痛。出现瘀斑前局部可有微微疼痛,常在第二天清晨穿衣时自觉腿部皮肤隐痛,检查时发现瘀斑。不经治疗,瘀斑可自行消退,留下青黄色色素沉着斑块,以后逐渐消失。紫癜`常反复发作,在月经期加重。患者一般无内脏和其他部位出血粘膜出血少见,有时牙龈少量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拔牙、手术、创伤分娩时出血量可稍多,但不会造成严重大出血。

皮肤出血点的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1)束臂试验阳性或阴性,但止血功能常规检查正常。

(2)少数患者血小板对ADP、肾上腺素诱导的聚集反应异常,对玻珠柱的粘附率减低。

自发性轻微的皮肤瘀点瘀斑,以双下肢为主,偶可发生在上肢,但很少发生于躯干部,无诱发因素。瘀斑或瘀点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不高出表面,压之不褪色也不疼痛。出现瘀斑前局部可有微微疼痛,常在第二天清晨穿衣时自觉腿部皮肤隐痛,检查时发现瘀斑。不经治疗,瘀斑可自行消退,留下青黄色色素沉着斑块,以后逐渐消失。紫癜`常反复发作,在月经期加重。患者一般无内脏和其他部位出血粘膜出血少见,有时牙龈少量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拔牙、手术、创伤分娩时出血量可稍多,但不会造成严重大出血。

皮肤出血点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1阿司匹林样缺陷: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血小板释放功能障碍。患者对阿司匹林特别敏感;血小板计数正常;PF-3有效性异常。临床上皮肤癜分布不均,粘膜出血明显,外伤或手术时出血较严重。

2轻型血管性假血友病:有粘膜或内脏出血。有的患者出血时间延长;阿司匹林耐量试验阳性;Ⅷ:C降低,ⅧR:Ag减少明显;血小板粘附率可降低;血小板对瑞斯托霉素聚集性减弱。

3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出血性疾病,亦即为免疫性血管性疾病。常有发热感染全身不适症状。肢体出现对称分布、分批出现的紫癜瘀斑瘀点以手足伸面为主。常伴有腹痛关节疼痛肿胀便血,有些患者出现血尿浮肿症状。实验室检查中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块退缩试验均正常,骨髓象检查无特殊,束臂试验阳性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