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留热
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摄氏度上的水平,达数天或数周,且24小事内体温波动范围小于1摄氏度,就称为稽留热!常见于大叶肺炎、斑疹伤寒!
稽留热的原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大叶肺炎的发生是由于感染或变态反应等原因所引起。感染 主要由肺炎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有些传染病可继发大叶性肺炎。变态反应 大叶性肺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同时具有过敏性炎症。受寒感冒、长途运输、劳役过度、环境卫生不良、吸刺激性气体等,均是本病的诱因。
上述病原菌通过气源、血源或淋巴源途径,侵入到肺组织,并迅速繁殖,沿着淋巴径路向支气管周围和肺泡间隙的结缔组织扩散,引起肺间质发炎,逐渐侵害肺泡并扩散进入胸膜。部分被溶解了的细菌放出内毒素,细菌毒素和组织的分解产物被吸收后,又引起高热、心血管系统紊乱以及特异性免疫抗体的产生。
斑疹伤寒的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体,寄生于人和动物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及人虱肠壁上皮细胞内,在立克次体血症时也附着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上,其基本形态为微小球杆状,沿长轴排列成链状。但在虱肠中发育阶段呈多形态,可呈球状,短杆状,杆状或长线状。约0.3~1μm×0.3~0.4μm,革兰染色阴性。病原体的化学组成及代谢产物有蛋白质、糖、脂肪、磷脂、DNA、RNA、多种酶类、维生素及内毒素样物质。其胞壁的脂多糖层有内毒素样作用。普氏立克次体对热、紫外线、一般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56℃ 30min即可灭活,对低温和干燥耐受力较强,在干虱粪中可存活数月。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OX19抗原成分有交叉,故患者血清能与变形杆菌OX19发生凝集反应,即外斐反应。普氏立克次体既含有本组所共有的可溶性耐热性的组特异性抗原。又含有型特异的不耐热的颗粒性抗原,借后者可通过血清学检查与莫氏立克次体感染相鉴别。
病原体可在组织培养中生长,在鸡胚卵黄囊中生长旺盛。动物接种仅能用豚鼠,接种后引起发热及血管病变。阴囊肿大不明显,这点与莫氏立克次体感染不同,借此可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相鉴别。毒素样物质在试管中可使人、猴、兔等温血动物的红细胞溶解,注入大、小鼠静脉后可引起呼吸困难、抽搐、血容量减少等,动物多在6~24h内死亡。
稽留热的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大叶肺炎:1.该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和冬春二季。
2.起病前多有诱因存在,约半数病例先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前驱表现。
5.肺实变体征。重症患者血压常降至10.5/6.5KPa(80/50mmHg)以下。
6.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达0.80以上,核左移,有中毒颗粒。
8.痰、血培养有肺炎球菌生长。
9.血清学检查阳性(协同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10.胸部X线检查显示段或叶性均匀一致的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11.血气分析检查有PaO2及PaCO2下降,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PaCO2可上升。
斑疹伤寒:1.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流行情况,好发季节,疫区旅居史与带虱者接触史以及被虱叮咬的可能性等,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临床表现 发热及热程特点,发疹日期,皮疹特征以及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有助诊断。
3.实验室检查 血象特点,外斐反应阳性,尤其是恢复期血清效价较早期有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价值,但不能分型。有条件可作普氏立克次体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以及免疫荧光间接染色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进行型别的鉴定。动物接种得阳性结果尤有诊断意义。
稽留热的鉴别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脱水热:是指机体(尤其是小儿)在严重脱水后,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是机体散热收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的现象。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是指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持续性弛张热可见于恶性肉芽肿。
大叶肺炎:1.该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和冬春二季。
2.起病前多有诱因存在,约半数病例先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前驱表现。
3.突然起病寒战、高热。
5.肺实变体征。重症患者血压常降至10.5/6.5KPa(80/50mmHg)以下。
6.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达0.80以上,核左移,有中毒颗粒。
8.痰、血培养有肺炎球菌生长。
9.血清学检查阳性(协同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10.胸部X线检查显示段或叶性均匀一致的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11.血气分析检查有PaO2及PaCO2下降,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PaCO2可上升。
斑疹伤寒:1.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流行情况,好发季节,疫区旅居史与带虱者接触史以及被虱叮咬的可能性等,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临床表现 发热及热程特点,发疹日期,皮疹特征以及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有助诊断。
3.实验室检查 血象特点,外斐反应阳性,尤其是恢复期血清效价较早期有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价值,但不能分型。有条件可作普氏立克次体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以及免疫荧光间接染色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进行型别的鉴定。动物接种得阳性结果尤有诊断意义。
稽留热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3)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肝炎、糖尿病和口腔疾病等可以预防大叶性肺炎。
斑疹伤寒:本病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流行,造成重大危害。目前流行性斑疹伤寒仍是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监测项目之一,其预防关键在于防虱、灭虱和广泛开展群众卫生运动。
(一)管理传染源 患者应予灭虱处理,灭虱后可以解除隔离,但仍宜集中于专门病房或这病室。给病人沐浴、更衣,毛发部位需清洗多次,并喷入杀虫剂如1%~3%马拉硫磷等于衣服及毛发内。
(二)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宣教,鼓励群众勤沐浴、勤更衣。衣、被等可用干热、湿热、煮沸等物理来灭虱法,温度需保持在85℃以上30分钟;也可用环氧乙烷熏蒸法化学灭虱,熏蒸6~24h,适温为20~30℃。
(三)保护易感者 灭活疫苗有虱肠疫苗、鸡胚或鸭胚疫苗和鼠肺疫苗3种,国内常用者为灭活鼠肺疫苗,适用于流行区居民、新进入疫区者、部队指战员、防疫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第1年皮下注射3次,每次间隔5~10天;15岁以上第1次注射0.5ml,第2、3次各为1ml;14岁以下分别为0.3~0.4ml及0.6(第2次)及0.8ml(第3次)。以后每年加强注射1次,注射剂量与第3次相同。经过6次以上预防接种后即可有较持久的免疫力,对莫氏立克次体感染也有效。接种后反应轻微,仅局部有轻度红肿。减毒E株活疫苗已在某些国家广泛应用,皮下注射1次即可,免疫效果可维持5年久。
服用四环素或氯霉素也能收到暂时预防效果,但大多学者不主张采用,因发病后及早给药即可获得满意疗效。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
- 老年人终末期肺炎
- 老年人尿毒症性肺炎
- 老年人间质性肺炎
- 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
- 老年人吸入性肺炎
-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
- 类脂性肺炎
- 急性间质性肺炎
- 脱屑性间质肺炎
- 非特异性间质肺炎
- 老年人肺炎
-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
- 流行性斑疹伤寒
-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 地方性斑疹伤寒
- 登革热
- 伤寒与副伤寒
- 回归热
- 伤寒
- 大叶性肺炎
- 其它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