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心理学

来自医学百科

缺陷心理学(psychology of the handicapped),研究身心发展中有严重残疾或障碍,包括盲、聋、哑、伤残、畸形智力落后等人的特殊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医学心理学分支。西方多称作残疾心理学

人类早就注意到身心发展异常,特别是感觉器官和智力异常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随着社会进步,从18世纪开始,人们注意到对缺陷儿童的特殊教育。实验心理学建立后,出现了个体心理差异和变态心理的研究;智力测验方法的创立,使缺陷心理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缺陷心理学研究对于了解缺陷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和补偿工作,具有很大意义。它也为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规律、改进精神病学诊断、促进其他有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缺陷心理学可分为盲人心理学、聋哑心理学、智力落后者心理等。研究内容涉及到各类缺陷儿童和成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以及个性形成的过程、特点和发展规律。各类缺陷者的主要缺陷所造成的心理发展障碍和未受损的感觉器官如何补偿已受损的感觉器官及其功能,是其重要研究课题。缺陷心理学既与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有密切联系,也与生理学病理学、精神病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紧密相关。研究方法基本上是观察法和实验法,但较多地应用比较法,即把缺陷者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同时,也使用测验、调查及追踪研究等方法。近年来,缺陷心理学研究的趋势是:研究对象日益扩大,除盲、聋、哑、智力落后儿童外,还研究学习障碍言语障碍、肢体残缺、病弱儿童的心理发展;研究课题逐渐深入,除对各类缺陷者进行再分类(盲、弱视、聋、重听,不同程度智力落后等)后的深入研究外,还对同时患有多种缺陷(既盲又聋又哑)的儿童开展研究;研究方法也发展到重视跨文化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