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

来自医学百科

胸痹,病名。出《灵枢.本藏》。

胸膺部闷窒疼痛之证。由上焦阳虚阴寒之邪上乘,胸阳痹塞所致。《肘后备急方》卷四:“胸部之病,令人心中坚痞忽痛,肌中苦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皮皆痛,不得手犯,胸满短气咳嗽引痛,烦闷自汗出,或彻引背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有按证情轻重将胸痹分为胸满、胸痛者。《金匮要略.订正金匮要略注》卷二十:“胸部之病轻者即今之胸满,重者即今之胸痛也。”本病见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疾患。

②指胃痹。《症因脉治》卷三:“胸痹之症,即胃痹也。胸前满闷,凝结不行,食入即痛,不得下咽,或时作呕。”

概述

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多因素体阳虚,感受寒邪,寒凝心脉;或忧思恼怒,肝郁气滞,瘀血内阻;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聚湿生痰 ,闭阻心脉 ;或劳倦伤脾 ,生化无源 ,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或久病不愈,房劳伤肾,进而损及心之阴阳等引起。常见证型有:①寒凝心脉型胸痹。证见心痛如绞、遇冷则疼痛加重,甚则伴有手足不温,冷汗出,心悸气短,心痛彻背,苔白脉紧,治宜通阳散寒,活血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②痰浊闭阻型胸痹。证见心痛胸闷咳痰粘稠,纳少倦怠,苔白腻脉滑,治宜理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味。③瘀血痹阻型胸痹。证见心痛如刺,痛有定处、舌暗红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④心气不足型胸痹。证见心痛伴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舌淡脉细缓,治宜养心益气通脉,方用保元汤加味。⑤心阴不足型胸痹。证见心痛,头晕心烦失眠口干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养心,方用天王补心丹。⑥心阳亏虚型胸痹。证见心痛心悸,遇冷病甚,神疲气短,四肢不温 ,舌淡胖 ,脉沉迟 ,治宜补气温阳 ,方用人参汤加味。胸痹如持续发作,疼痛剧烈,也可变生厥证脱证等危重证候。  

症状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年老体虚等有关。分别与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包炎等疾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以及肺部疾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以胸痛为主症的疾病相类似,下列药粥具有宽胸、理气、止痛、化痰等功效。治疗胸痛效果较好。  

治疗

薤白粥:薤白10~15克(鲜者30~45克),粳米100克。薤白同粳米煮粥,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桂心粥:桂心1~2克,茯苓10克,粳米50~100克。用粳米煮粥,桂心、茯苓加水煎汁,取汁入粥中同煮,沸后即可。

芥菜粥:芥菜头4个,粳米50~100克。洗净芥菜头切成片,与粳米适量清水煮成稀粥,熟后食用。

山楂荷叶粥:山楂15克,荷叶12克,糯米100克。糯米加水煮粥,同时放入切碎的山楂、荷叶,以文火煮烂后,温服

加味桃仁粥:桃仁20克,生地黄30克,桂心3~5克,生姜1块,粳米100克,白酒适量。桃仁去皮尖,桂心研成末,粳米研细待用。用适量白酒将生地黄、生姜和桃仁绞取汁液。粳米加水煮粥,煮沸后放入桃仁、生地黄、生姜汁,粥熟调入桂心末,搅匀,空腹服食。

1、 心血瘀阻证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加剧。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2、 气滞心胸证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腑涨闷,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证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瘀滞,心脉不合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3、 痰浊闭阻证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4、 寒凝心脉证

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多因气候骤冷或咒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冷,甚至手足不温,冷汗不出,胸闷气短、心悸、脸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证机概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5、 气阴两虚证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无力,声息低微,面色晄白,易汗出,舌质绛红,舌体胖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带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6、心肾阴虚证

心疼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证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7、 心肾阳虚证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而甚,自汗,面色晄白,神倦怯冷,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证机概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方药

1.主方血府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当归12克,赤芍15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枳壳12克,降香10克,延胡索12克,丹参20克,牛膝12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复方丹参片,每次片,每日3次。

(2)速效救心丸,1~3丸含服。

(3)五灵止痛胶囊,每次-2粒,痛时服。

(4)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l~2次,肌肉注射;或用4~8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本品亦适用以下各型。

3.单方验方

(1)冠心Ⅱ号方(北京西苑医院验方)

处方:红花、赤芍、丹参、川芎各15克,降香12克。水煎服。

(2)活血养心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丹参30克,川芎lO克,红花15克,党参30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香附15克,赤芍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6克,茯苓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痰浊壅塞型【证见】 胸闷而痛,或痛引背部,气短喘促,体胖,痰多。舌苔浊腻,脉滑。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

1.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瓜蒌仁12克,薤白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丹参15克,白蔻仁6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瓜蒌片,每次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温胆汤加减方(邓铁涛验方)

处方:法半夏9克,茯苓12克,橘红、枳壳、甘草各4.5克,竹茹9克,党参15克,丹参12克。水煎服。

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五爪龙或吉林参6克(另炖)。心痛明显者,可合失笑散三七末冲服。

(2)加味瓜蒌白汤(刘正锡《新千金方》)

处方:瓜蒌30克,薤白15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降香15克,枳壳10克,桂枝10克,太子参2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剂。

阴寒凝滞型【证见】 胸痛彻背,受寒则甚,畏寒肢冷。舌质白滑,脉沉细。

【治法】 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

1.主方瓜蒌薤白白酒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瓜蒌仁15克,薤白12克,枳实10克,桂枝12克,熟附子10克,丹参15克,檀香9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苏冰滴丸,每次~3丸,每日2次。

(2)冠心苏合香丸,每次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胸痹汤(范文甫验方)

处方:桂枝10克,瓜蒌皮、薤白、炒枳壳、姜半夏厚朴各9克,生姜6克,陈皮3克。水煎服。

(2)利湿化瘀汤(刘正锡《新千金方》)

处方:法半夏10克,川芎9克,麦冬9克,赤芍9克,五味子9克,茯苓30克,党参30克,枳实10克,丹参3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剂。

心肾阴虚型【证见】 胸闷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酸,耳鸣。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 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药】

1.主方左归饮(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2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柏子仁12克,丹参15克,郁金lO克,甘草6克。水煎服。

阴虚阳亢者,加钩藤15克、石决明鳖甲各20克。

2.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

气阴两虚型【证见】 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遇劳则甚。舌质偏红或有齿印,脉细无力或结代。

【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

1.主方生脉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味

处方: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生地黄15克,茯苓12克,黄芪15克,丹参18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洋参胶囊,每次粒,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益气活血汤(赵冠英验方)

处方:党参(人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8克,瓜蒌皮15克,赤芍15克,红花10克,莪术15克,川芎15克,桂枝10克。水煎服。

(2)健脾益气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太子参30克,丹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赤芍10克,麦冬12克,制半夏9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阳气虚衰型【证见】 胸闷气短,甚则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紫暗,脉沉细。

【治法】 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

1.主方参附汤(陈自明《妇人良方》)加味

处方:人参10克(或党参30克),熟附子12克,干姜9克,桂枝12克,茯苓15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2克,杜仲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阳损及阴者,加麦冬15克,五味子6克。

2.中成药

(1)活心丹,每次—2丸,每日—3次。

(2)舒心丸,每次—2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温冠方(瞿旭验方)

处方:黄芪20克,全当归、党参、全瓜蒌各15克,桂枝、赤芍各10克,细辛沉香各5克,薤白12克,丹参30克。水煎服。

寒甚者,可加附子、干姜、荜茇姜黄

(2)温痛方(黄树华《湖南中医杂志》1988.4)

处方:淫羊藿巴戟天鸡血藤各30克,附子、桂枝各10克,红花3克。水煎服。

(3)冠心通痹汤(柯雪帆验方)

处方:熟附子lO克,全瓜蒌30克,桂枝18克,炙甘草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贝母9克,法半夏10克,党参20克,生牡蛎30克(先煎)。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剂。

胸痹治疗的其他疗法

1.膏药穴位贴敷

(1)心绞痛宁膏(锦州中药厂生产,含丹参、红花等):贴敷心前区,具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的功效。

(2)通心膏(徐长卿、当归、丹参、王不留行、鸡血藤、葛根、延胡索、红花、川芎、桃仁、姜黄、郁金、三七、血竭椿皮穿山甲乳香、没药、樟脑冰片、木香、人工麝香硫酸镁透骨草):贴敷心俞厥阴俞膻中

2.推拿疗法 按摩腹部上脘中脘下脘、神厥、关元、心俞、厥阴俞或华佗夹脊压痛点等,对治疗心痛有效。

3.水浴疗法 用威海矿泉水淋浴,每次-10分钟,水温40~C左右,以无不适为佳,出浴休息10分钟,再疗5~10分钟。以20-25天为一疗程,休息5-7天再进行另一疗程。对治疗心痛有较好效果。

4.气雾剂吸人

(1)寒心舒气雾剂(含肉桂、香附等):对准舌下喷雾,每次喷1~2下。具有温通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2)热心舒气雾剂(含牡丹皮、川芎等):对准舌下喷雾,每次喷1—2下。具有凉血清热活血止痛的功效。

5.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分两组:膻中和内关巨阙间使。操作时主穴交替轮换,每日针刺1次,获得针感,留针15分钟,10次为1个疗程,间隔5~7日。

(2)耳针:穴位:心、交感、皮质下、神门。每次—3穴,留针。

6.饮食疗法

(1)人参三七炖鸡:人参10克,三七5克,鸡肉100克,共放炖盅内隔水炖1小时服食。阳气虚衰者可常服;气阴两虚者人参可改用西洋参

(2)薤白陈皮粥:薤白头15个,陈皮10克,粳米100克,共煮粥盐调味服食。适用于痰浊壅塞者。

(3)丹参三七炖瘦肉:丹参20克,三七5克,猪瘦肉100克,共放炖盅内隔水炖熟,饮汤食肉。适用于心血瘀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