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处或闭孔处肿胀
腹股沟处或闭孔处肿胀,并可触及股骨头是髋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诊断之一。单纯性髋关节前脱位,远远少见于后脱位,据布拉(Brav)统计为后脱位的14%,阿福克(Aufanc)等统计为后脱位的4%,沙摩波逊(Thompson)等统计为后脱位的9%。
腹股沟处或闭孔处肿胀的原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发病原因
当下肢处于过度外展,外旋时,杠杆作用可使其脱位。
(二)发病机制
髋关节前脱位的机制主要有2个。最常见的一个是过度外展、外旋的股骨部,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大粗隆与髋臼上缘相顶撞,此时遭到一个突然的外展暴力或大腿后方受到向前的暴力,即可使前关节囊撕破,则股骨头前脱位,如从高处坠落或足球运动捕捉足球时。其次,当股骨外展外旋时,由大腿外侧向前内作用的暴力也可产生髋关节的前脱位。甚至当仰卧时,作用于大腿的强大压力,股骨头通过髋关节的髂骨和耻骨囊韧带(以上构成的“丫”字韧带)的杠杆作用而向前,造成前脱位。如机械工仰卧机车下操作突然塌落砸伤双下肢,引起前脱位。双侧前脱位是一种意外的少见类型。
腹股沟处或闭孔处肿胀的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有明显的外伤史。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位,肢体短缩,弹性固定。在腹股沟处或闭孔处肿胀,并可触及股骨头。有的患者存在休克。X线检查:可发现股骨头在闭孔内或耻骨上支附近。外伤史,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肢体短缩,弹性固定,腹股沟或闭孔处可摸到股骨头,X线片可确诊。
腹股沟处或闭孔处肿胀的鉴别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腹股沟处或闭孔处肿胀的鉴别诊断:
1、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常提示淋巴结周围的组织器官出现了病变。因此,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通常提示腹股沟周围的生殖系统、腹腔各器官病变,也包括全身性疾病。
2、会阴溃疡:阴部溃疡是指肛门、生殖器部位的皮肤黏膜正常上皮的缺失或剥脱.由于引起外阴部溃疡的病因复杂多样,所以它通常代表着包括多种皮肤病、性病等在内的一类疾病。
3、腹股沟疼痛:很多人对腹股沟疼痛不以为意,特别是轻微的疼痛,但事实上,腹股沟疼痛是很多疾病的症状。
有明显的外伤史。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位,肢体短缩,弹性固定。在腹股沟处或闭孔处肿胀,并可触及股骨头。有的患者存在休克。X线检查:可发现股骨头在闭孔内或耻骨上支附近。外伤史,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肢体短缩,弹性固定,腹股沟或闭孔处可摸到股骨头,X线片可确诊。
腹股沟处或闭孔处肿胀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治疗
对新鲜髋关节前脱位,也以手法复位为主。复位要迅速及时,注意防止休克的发生。切开复位仅在手法复位失败或已形成陈旧性髋关节前脱位时才采用。
1.手法整复
(1)埃狄斯(Addis)法:麻醉方法与髋关节后脱位相同。患者仰卧,助手在二髂前上棘向下压迫,握患肢屈曲髋部和膝部到90°,内旋患肢在中立位,向上作持续牵引,轻柔的摇摆运动和内旋,将股骨头滑入髋臼内。当维持向上牵引的同时,伸展放平大腿使成伸直位,则复位完成。
(2)推拉法:麻醉同前。患者仰卧,一助手把住骨盆,另一助手握住小腿,屈膝约90°,徐徐增加患肢外展和外旋,同时用力向下方牵引。术者站于对侧或两胯之间,用手掌向髋臼方向推送股骨头,同时在牵引下内收患肢,当感到股骨头纳入髋臼的弹响时,即已复位,放松牵引后畸形消失(图4)。
(3)回旋法[(反伯格洛夫(Bigelow)氏法]:麻醉与前相同。其操作步骤和后脱位复位相反。①外展外旋;②再度屈髋屈膝;③内收;④内旋伸直下肢。
术后处理:术后处理大致与后脱位的处理相同,但在用石膏裤、髋夹板或皮肤牵引固定时,必须避免患肢外展。
2.手术疗法 用手法复位失败的新鲜或陈旧性髋关节前脱位,可行切开复位术。手术时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仰卧位,术侧骨盆用扁枕垫高。
(1)切口:采用改良斯密斯(Smith)-波特逊(Peterson)前侧切口。
(2)手术操作:自髂嵴中部开始,沿髂嵴向内下斜行切开,到髂前上棘。再直向髌骨方向推进15~18cm,然后转向外后方,达到髂胫束水平为止。由骨膜下剥离髂翼内、外板所附着的肌群。内侧为腹内、外斜肌和髂肌,外侧为阔筋膜张肌和臀中、小肌。将剥离后的间隙用纱布充填止血。在髂前上棘的下方找到股外侧皮神经,并将其向内牵开。在靠近髂前上棘约1cm处切断缝匠肌深入,游离股直肌上部,并暴露附着在髂前下棘及髋臼上缘的直头和反折头。在距起点约1cm处,剪断股直肌及其反折部,再将股直肌上部深层游离,注意保留股神经进入股直肌的分支,遂即将已充分游离的股直肌上部反转缝合在切口远端的筋膜上。在股直肌的深层为一层筋膜脂肪组织,其中有旋外动、静脉的分支。游离并结扎旋股外动、静脉的升支和横支,将切断的肌肉翻向下方,并向内侧牵开耻骨肌,即可露出脱位于闭孔或耻骨上支附近的股骨头,及保持完整的髂股韧带和关节囊裂口等。如为陈旧性脱位的病人,局部已被瘢痕、肉芽组织等所充填,股骨头已被瘢痕组织所包埋,髋臼内已有肉芽组织,关节囊已增厚不清。清除这些瘢痕与肉芽组织,切除一部分关节囊,以使股骨头容易复位。先将大腿慢慢内收,使股骨头与闭孔或耻骨上支分离,此时用手按压股骨头并向髋臼内推动,或以骨挺子进行撬动、使股骨头复位。如股骨头已发生缺血性坏死,应行关节融合术或成形术。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彻底止血,缝合切断的肌肉、皮下组织及皮肤。
(3)术后处理:术后用皮肤牵引3~4周,但应避免患肢外展引起再脱位。去掉牵引后的处理,与后脱位切开复位术相同。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