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痣

来自医学百科
(重定向自色痣

中文名:色素痣

英文名:nevus pigmentous

别 名:细胞痣;痣;黑素细胞痣  

疾病概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色素痣也简称色痣斑痣或黑痣,

色素痣

是由正常含有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最常见于的皮肤良性肿瘤,偶见于粘膜表面。临床表现有多种类型。颜色多呈深褐或墨黑色,还有没有颜色的无色痣。如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等,还有巨痣蓝痣、幼年黑瘤等。有些类型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恶变,值得重视。 色素痣多发生在面、颈、背等部,可见于任何正常人体。可在出生时即已存在,或在生后早年逐渐显现。多数增长缓慢,或持续多年并无变化,但很少发生自发退变。可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疗法。疗效良好。色素痣是由色素细胞构成的先天良性肿瘤,大多均属良性;在后期有恶变者,色素痣一旦恶变,其恶性程度极高,转移率也最快,而且治疗效果不理想。该病均可见于皮肤各处,面颈部、胸背为好发部位。少数发生在粘膜,如口腔、阴唇、睑结膜。对某些好发交界痣部位的色素痣及有恶变征状的色素痣及时切除。

疾病分类

黑痣是一种体表良性肿瘤。按病理学分类黑痣有三种:

(1)交界黑痣: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多见于手掌、足底、口唇及外生殖器部位。表面平坦或稍高,大小在1—2毫米间,呈淡棕、棕黑或蓝黑色。有癌变可能,可发生为黑色素瘤

(2)皮内黑痣:存在于真皮层内。表面光滑,界线清楚。大于1毫米,呈片状生长,平坦或稍隆起。颜色较深而均匀,呈浅褐、深褐或墨黑色。一般不发生癌变。

(3)混合黑痣:为上述两种混合而成,一般像皮内痣,因有交界痣的成分,故也能癌变。  

哪些黑痣容易发生癌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倘若黑痣于短期内突然增大,迅速形成隆起的结节,而且颜色加深,就应提高警惕。黑痣不断向外扩展,其边界模糊,甚至出现伪足,扩展到一定程度时,发生乳头状增殖或破溃,形成小溃疡(常呈喷火口状),表面容易出血、渗液,或覆以血性结痂,其周围常出现黑色小点、黑晕或色素沉着的结节,黑痣附近的区域淋巴结常常肿大,可以摸到。与此同时,患者感到局部刺痒、灼热和疼痛不适。身上黑痣如果出现以上这些变化,应当立即就医,最好是取活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症状体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交界痣为淡棕色或深棕色斑疹丘疹或结节,

色素痣

一般较小,表面光滑、无毛,平坦或稍高于表皮。一般不出现自觉症状。突起于皮肤表面的交界痣容易受到洗脸、刮须、摩擦与损伤的此外,并由此可能发生恶性变症状:如局部轻微痒、灼热和疼痛;痣的体积迅速增大;色泽加深;表面出现感染、破溃、出血,或痣周围皮肤出现卫星小点、放射黑线、黑色素环;以及痣所在部位的引流淋巴结肿大等。恶性黑色素瘤多来自交界痣。一般认为,毛痣雀斑样色素痣均为皮内痣或复合痣。这类痣极少恶变,如有恶变亦系来自交界痣部分。  

诊断依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痣的位置、大小、色泽及形状,表面有无毛发增生或溃疡。

2.注意发病时间,发展速度,病情平缓。

3.病理切片检查区别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疣状痣等。  

疾病病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皮内痣为大痣细胞分化而来,是更成熟的小痣细胞,并进入真皮及其周围结缔组织中。

2、交界痣,痣细胞在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呈多个巢团状,边界清楚,分布距离均匀;每个巢内的上一半在表皮的底层内,下一半则在真皮浅层内。这些痣细胞为大痣细胞,色素较深。

3、复合痣在痣细胞进入真皮的过程中,常同时有皮内痣和残留的交界痣,为上述两型痣的混合形式。  

病理改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交界痣 局限的痣细胞巢位于真、表皮交界处。

色素痣

2.皮内痣 痣细胞巢位于真皮内,其中可见多核痣细胞。

3.复合痣 痣细胞巢见于真、表皮交界处和真皮上部,真皮痣细胞呈立方形此交界处痣细胞小且含很少色素。  

色素痣治疗处理原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大多数良性黑素细胞肿瘤无须治疗,总原则是不治则已,治则彻底。

1.普通后天性色素痣和普通蓝痣治疗 无须治疗,若发生于易摩擦和受损的部位,最好行手术切除,小的皮损亦也可采用超脉冲CO2激光和(或)Q开关激光治疗。普通CO2激光、冷冻、超高频电、化学剥脱等较难掌握其深度,易留瘢痕或治疗不彻底。

2. 尽量手术切除,由于恶变一般发生于30岁以后,所以切除的时间可待成年后。

3.先天性巨痣治疗 由于恶变率较高,而且恶变的一半发生于5岁以前,所以应于出生后尽早切除。

4.疑有恶变应采取手术治疗 全部切除的痣均应做病理检查,发现恶变应扩大切除并酌情治疗。  

治疗措施[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不需治疗。对常蹠、甲床的色素痣要予以注意,平时不要随便刺激,不要滥涂腐蚀性药物,以免诱发激惹其恶变。若痣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色泽加深变黑,边缘发红不规则,表面出血、破损以及周围出现卫星状损害,表明痣有恶变征象,应予手术切除,现时送病理检查。  

治疗方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面部较大的痣无恶变证据者,可考虑分期部分切除,

色素痣

容貌、功能保存均较好,但无适用于有恶变倾向者。也可采用全部切除,邻近皮瓣转移游离皮肤移植。如怀疑有恶变,应采用外壳手术一次全部切除活检;手术应在痣的边界以外,正常皮肤上作切口。必须小的痣切除后,可以潜行剥离皮肤创缘后直接拉拢缝合。  

疗效评价[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治愈:治疗达到预期效果,伤口愈合,形态较好。

2.好转:治疗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伤口愈合较好。

3.未愈:未达预期效果,伤口愈合不佳。  

色素痣切除手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并非面部所有色素痣都需手术治疗,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切除:①初步确定为交界痣,或有恶性变前驱症状者,如颜色改变,病损范围扩大,出血及炎症变化等。② 范围较大、表面粗糙、有结节、长毛等影响外观者。

手术方法:  

切除缝合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适用于面部交界痣、皮内痣、混合痣,面积较小,

色素痣

切除后可直接缝合者。以额部痣切除缝合术为例简介如下。

在痣周缘正常皮肤上设计梭形切口,其长轴与皮纹一致。楔形切除色素痣所累及的皮肤组织和少量正常皮下组织,以使缝合后的切口比较平整。如痣面积较小,可直接用3/0不吸收线作皮内缝合。再用5/0不吸收线作皮肤间断缝合。如痣面积较大,可在切缘两侧作皮下潜行分离减张后,再分真皮皮下、皮肤两层缝合。

注意要点:

(1)切口应距肉眼可见痣色素周缘1~2mm处,以免切除不彻底而局部复发。

(2)应呈楔形切除病理组织及部分正常皮下组织,如此缝合后切口对合严密,表面平整。

(3)面积较大的皮内痣,如一次完全切除不能拉拢缝合者,可分次手术切除,两次手术间隔一般为3~6个月。  

并发症及防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常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裂开。术中应注意遵循无菌、无创操作技术,避免切口在过大张力下缝合。 2. 切除皮片移植术 适用于面积广泛的各型色素痣,切除后不能直接缝合或直接缝合后可能继发邻近器官移位畸形功能障碍者。以右颞面部黑毛痣切除皮片移植术为例简介如下。 用亚甲蓝绘出切除范围,保留鬓角部黑毛痣,以求与对侧鬓角相对称。用0.25%~0.5%利多卡因溶液(含肾上腺素1:20万)局部浸润麻醉。按设计切除病理组织,创面用电凝或结扎止血。切取全厚皮片或厚中厚皮片,将之铺置于创面,在正常皮肤张力下,用5/0不吸收线将皮片四周与创缘作间断缝合,留长线头打包。皮片外覆盖一层凡士林纱布,再用纱布、碎纱头采用打包加压法固定皮片,最后用棉垫、绷带加压包扎固定。 注意要点: (1)由于皮片移植后颜色、质地的改变可影响植皮后外形效果,因此,对于色素较浅的面部蓝痣,采取切除皮片移植手术应持慎重态度。 (2)一般色素痣累及皮肤全层或皮下组织浅层,将病理组织完全切除后行皮片移植修复即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有时,色素痣侵入皮下组织深层,若追求彻底切除病理组织,可能损伤深部的重要神经(如面神经),应用皮片修复又常有凹陷等继发畸形,遇此情况,可保留适当的深部病理组织不予切除,仍可应用皮片移植进行修复。 (3)创面需仔细止血,以防术后皮片下形成血肿影响皮片成活引。 并发症及防治: 皮片下血肿、皮片移位、感染致皮片坏死。因此术中应止血彻底,并注意移植皮片的打包、加压及制动等各个环节。  

专家提示[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色素痣人人皆有。据统计,经细心进行周身检查,

色素痣

正常个体可多达50粒,一般平均有15 ̄20颗之多。由于常见,往往漫不经心,随意处置,教训良多。有人听信相士胡言乱语,为了“驱凶纳福、广进财路”,当街乱点痣;有人不知深浅,自取腐蚀物随意点痣;有人随意抓挖,其后果,轻则留下疤痕致畸,重则丧命!因此,普及有关医学知识,使患者明白医学道理,接受医生正规治疗,才是真正可行之道。

绝大多数色素痣是良性的,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许多人担心色素痣恶变,不是空穴来风。一是,部分色素痣容易与一些皮肤恶性肿瘤混淆,经常彼此误诊;二是,个别色素痣确实与黑色素瘤发生一定关系,所以对黑色素痣应给予必要的重视,必要时请皮肤科医生鉴别。

色素痣如见出现下述情况时,即为行将或业已发生恶变的表现,应尽快治疗。

  • 病变增长较快或面积大小虽无明显变化,但显著增厚。
  • 颜色改变,色增深,或特别是见有淡蓝色调出现。
  • 发生脱毛,脱或有卫星灶出现。
  • 表面破损,出血,形成溃疡。
  • 有刺痒或疼痛、炎症等不明原因症状出现。
  • 黑尿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